□袁萌 张毅 报道3月13日,孙树民在给牛做防疫。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基层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发挥的作用如何?发展还有哪些制约瓶颈?3月11日,记者在临清市尚店镇,采访了民营畜牧服务站站长孙树民。
身份几经转变
孙树民是高级技师,主要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冷配、快速育肥、防疫检疫、疾病治疗等。
记者与孙树民交谈三个小时,被打断了足足有十次,他们都是来给牛羊看病的。最远的一位来自河北省临西县,他养的奶牛多日高烧不退,专门驱车80里来求援。
1991年,孙树民中专毕业,在家乡八岔路镇开了兽医门诊;1997年,被尚店镇政府聘为乡兽医站站长。2006年,因服务站点被征用等原因,孙树民被镇政府解聘。他选择了留在该镇,花费12万元,买了两亩地,盖起房子,开办起畜牧服务站。
“我的业务有三项,一是防疫,二是检疫,三是提供育肥和品种改良。”孙树民介绍。其中,前两项都属于公益性的,是镇政府以定向委托的方式交办给他的工作任务,后一项才是他的收入。2012年,孙树民纯收入10万元,还算过得去。
畜牧业是尚店镇的一项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饲养牛羊,但大多数养殖的都是本地品种,效益不高。
孙树民采用人工授精改良品种,自1997年以来,改良黄牛2.8万头,为当地创收8000余万元。改良品种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能力强、屠宰肉质高的优点。普通小牛初生50多斤,改良后品种初生小牛85斤左右;普通肉牛8个月出栏,改良后品种5个月即可出栏,净肉率能提高16个百分点。
“我也是农民,看到农民挣钱了,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自豪感,远比赚多少钱更让我充实。”孙树民说。近两年来,孙树民多次拒绝城里宠物医院的邀请,放弃既清闲又赚钱的工作,继续留在农村。为了提高自身技术,他自费到山东农业大学学习,自费参加农业部组织的赴缅甸农业参观团,是团里唯一一个农民团员。近年来,他撰写发表了《小尾寒羊喘症的中西药治疗》等学术性论文几十余篇,先后获得科技部“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全省畜牧先进个人、全省青年星火科技带头人等称号。
最缺的是人才
3月6日晚上,刚刚睡下的孙树民被西段屯村郭金凤叫醒,母牛难产!
赶到郭金凤家,眼前的情景让孙树民倒吸一口气:待产的母牛卧在了满是牛粪的西墙角,由于难产已经动弹不得。没有助手,孙树民让郭金凤夫妇帮助,合力把母牛后臀抬起。他摸了摸母牛的肚子,发现是胎位不正造成的难产。他带上长至腋窝的乳胶手套,开始了工作。三个小时过去了,小牛顺利出生,母牛安然无恙,孙树民累得瘫坐在地上。身上、脸上满是血水、汗水和牛粪点子,此时已是次日凌晨一点多。
一顿饭四回吃不完、半夜被叫醒,是常有的事。而孙树民最烦心的并不在此,“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是能接我这一摊活的却没有。”每次有急症,孙树民都强烈感觉太缺人手了。“我的愿望是,能够建立起正规的畜牧卫生室,至少有四个人。”孙树民说。眼下,他正从村级防疫员中筛选出合适人选。他更希望学畜牧的大学生加盟,他们有知识,再加上一段时间的实践,会是“行家里手”,可是担心他们吃不了这个苦,在基层呆不住。 “基层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正面临政策扶持不够、利润空间狭窄、发展后继乏力等问题。希望政府给予扶持解决,一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另一方面给予技术、人才扶持,培育壮大经营性服务组织。”孙树民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