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刀,一副叉,白色围裙系脖颈。在中环老牌的文华扒房里,Patrick刻意在女友面前摆出绅士范儿。尽管自己平时“出街”连买一瓶9元(港元,下同)的柠檬茶都要犹豫,但是夜却豪掷逾两千元,特意点了两客澳大利亚顶级和牛,只为博得美人一笑。
和其他香港年轻人一样,吃牛扒、“叹”西餐早已成为了Patrick生活中的一部份。情人节、朋友生日、圣诞节、复活节,甚至中秋节,都会早早预订位置一尝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牛肉。
记者在餐厅里看到,美国顶级肉眼、澳大利亚和牛、日本神户和牛的样品随意摆放在陈列架中,牛排套餐动辄700元一份,但仍几乎天天卖完。以文华扒房为例,行政总厨UweOpocensky透露,日均从英、美、日等市场采购80至150公斤牛肉,其中美国肉眼扒最受欢迎。
至于成本,德国大厨却表现得很豁达。他说:“牛肉的进口价格就好比股市,受到汇率、供需和其他不确定因素左右,升跌无常;选择牛肉最重要的还是质量。”
在维港海畔的洲际牛扒屋,主厨特意将来自加拿大的顶级肋排(prime rib)和红屋牛排(porterhouse)风干熟成35天,每周定时切去表面的干皮,以求最后完美醇厚的口感。今年1月起,扒房主打来自澳大利亚塔斯曼尼亚干熟长达150天的带骨西冷,一份22安士售价高达1200元,成为爱牛一族的朝圣地,宾客中不乏大量来自内地的游客。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巴西、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列去年香港牛肉进口来源地的前五位,合计购入1.73亿公斤,总价值约60.6亿元。今年以来,内地进口的活牛数量约为每日45头,以每头产肉200公斤计算,预计全年进口鲜牛肉只是接近330万公斤。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对中新社表示,市场来源多元化,加上主要采用美元结算,进口牛肉量价稳定,来自美国的牛肉价格从去年底起还出现了小幅下跌。
至于那些“听音乐,喝啤酒,享受按摩”的日本和牛,近期更是因为日元汇率急跌受到市场追捧。一到周末晚市,主打铁板烧、和牛火锅的日式餐厅家家门庭若市,排上个半小时早已司空见惯。
黄家和指出,市场预期能以较便宜的价格买到质量优良的日本和牛,大多不惜掏空荷包;去年香港从日本进口的牛肉数量相比日本地震海啸前净增约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