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贷款项目结束后,甘肃省2008年启动实施了草食畜牧业行动计划,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规模养殖、品种改良、良种工程和草业开发。该项目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纳入省财政支付,贫困地区、平凉红牛培育区、河西肉牛培育区农户饲养基础母牛由省财政给予补贴。
2009年,省财政下拨能繁母牛补贴3000万元,各项目市州、县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补贴办法,完成42282头能繁母牛补贴。39个牛羊产业大县,存栏牛365.5万头,同比增长11.5%;牛出栏达到143.59万头,同比增长26.3%。
科技支撑有力
“十五”、“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在肉牛养殖及产业化开发方面实施了“陇东优质高效肉牛产业开发和利用途径的研究”、“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与
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和“平凉地区肉牛胚胎移植应用研究”等一系列科技项目。其中,优质肉牛基地建设与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是为牛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科技项目,项目以经济效益为主,研究筛选出一系列适宜不同自然资源的优质牛源基地建设生产模型,并在肉牛养殖重点区域相互合理配置与规模化推广,相继建成百头以上繁殖母牛示范场(园区)151个;扶持发展集中联片优质牛源基地38个,新增饲养5头以上母牛规模的繁育示范户10085户,累计达到12142户,2008年存栏牛11.48万头,分别比2004年新增10.39万头。同时,研究筛选出适宜不同区域肉牛遗传资源利用的杂交选配方案,犊牛8月龄出售价比非项目户高出500~800元/头。肉牛养殖关键技术的研究为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提高基础母牛养殖经济效益提供了新技术。
面对当前全国性牛源紧缺的状况,甘肃在“十二五”期间亟待进一步加强母牛产业扶持力度,积极扶持肉牛繁育场(小区)建设。加强和完善肉牛繁殖改良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品种的培育。加强对基础母牛饲养区重大疫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鼓励创建双赢的新型产业合作机制。建立普惠的基础母牛保险制度。增加财政支持力度。财政应设立专项资金,对养殖户(场)实行良种、繁改财政补贴和贷款贴息补助。基本建设资金、农业开发资金、农村扶贫资金要对发展基础母牛给予必要的支持,在繁殖改良、小区建设、饲料机械购置、青贮窖建设等方面增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