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品企业海外并购有望拿下第一单。光明乳业18日晚发布公告称,拟以约3.82亿元人民币,认购新西兰Synlait乳业公司新增普通股,并获得后者51%股权,获得控股权。此前,光明乳业母公司光明食品集团在并购澳洲糖业公司时因价格分歧而最终选择放弃。
据光明高层透露,以每股3.15新西兰元计算,光明乳业将以部分自有资金加部分银行贷款方式为该次投资支付费用,总计8,200万新西兰元(约3.82亿元人民币)。
“我们已经完成尽职调查以及所有相关法律文件的洽谈和签署,但本项目还需要取得新西兰外商投资办公室、及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向本网记者透露,“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即可完成所有交割手续。”
光明乳业首度出海,能否“抄底”成功?跨境并购又将为光明乳业带来如何的布局提升?
谁是Synlait牛奶?
新西兰Synlait牛奶公司于2005年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成立,2008年8月正式投产。Synlait牛奶公司官网称,该公司的战略目标是成为面向亚洲市场的专门奶粉产品的领先供应商(主要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注于高利润业务,专注于高端产品和应用。
据悉,在光明乳业与之大成并购协议前,Synlait牛奶公司的股东结构为:公司创始人John Penno、Ben Dingle和Juliet Maclean共持有34.3%的股份,其他小股东约87名,包括员工、供应商和投资者共持有43.2%的股份,日本三井公司持有22.5%的股份;
据本网记者独家获悉,Synlait集团一直致力推动旗下Synlait牛奶公司的上市。由Synlait有限公司,Synlait牛奶和Synlait农场三家公司组成的Synlait集团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整体亏损4200万美元。
光明乳业也透露,Synlait 牛奶公司2010年4月30日管理层报表显示,Synlait牛奶公司截至2010年财务年度前九个月的净利润也亏损511万新西兰元。该公司本有意单独为其建设二期工厂独立IPO。不过知情人士称,由于此前,Synlait牛奶希望将IPO的融资额增加1.5亿美元,导致投资者追捧意愿锐减,该公司不得不在2009年11月间宣布推迟IPO计划。
完善产业链
据了解,从2010年5月,光明乳业聘请在乳制品行业并购具有丰富经验的荷兰合作银行、普华永道、英国欧华律师事务所等知名公司组成项目团队,从2010年5月初步接洽到2010年7月16日签约,据接近光明乳业的知情人士称,“此次收购,光明乳业志在必得。”
而对于为何光明乳业选择收购一家处于亏损的牛奶公司,郭本恒解释称,“收购有助于加快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确保光明战略目标的实现。”
据记者了解,稳定供应的新西兰优质奶源是光明乳业迅速敲定新西兰Synlait牛奶公司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乳品消费市场的急速扩张,规模乳企之间的抢奶大战时有上演,奶源紧缺、质量不稳定已成为制约企业健康长足发展的主要障碍。Synlait牛奶公司所处的坎特伯雷位于新西兰南岛,此地的乳品产业在过去10年中以每年7%的增长速度在扩张,奶牛牧场也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新西兰原奶产量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据其规划,未来Synlait牛奶公司还将进一步扩充自有奶源份额。
“建立这一海外优质奶源供应,可以使得光明在未来竞争中继续盘踞乳品质量制高点。”郭本恒称。同时,Synlait牛奶公司定位于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战略目标与光明“出击奶粉”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光明‘出击奶粉’目前只能算是试水,真正发力还在明后年,目前奶粉是作为支柱产业来进行战略性的重点培育。”郭本恒则说。
早在去年他曾对记者透露,“目前光明的新优幼婴幼儿奶粉定位是中端偏上,这符合光明主品牌的定位和当前的行业身份,更高端的产品肯定要做,但要等待时机。”
获得壳资源
这些因素还不是光明乳业此次出手布局海外的全部。
光明乳业高层人士透露,公司和Synlait Milk原股东达成的附加条款中,光明乳业认可Synlait牛奶在本次交易完成后5年内上市的计划,上市地点可以选择香港或新西兰。并且光明有权在其上市发售新股时认购一定量的股份,以维持51%的控股比例。
进军海外,光明乳业想进一步消解市场对中国乳品公司产品质量的重重疑虑。
光明乳业曾经因为并购产生的管理问题而经历过市场质疑。从2000年开始,当时由王佳芬主导的光明乳业接受了麦肯锡“轻资产战略”的建议,通过向地方性乳品公司输出管理、技术和品牌来获取利润。这一战略不仅为在2002年正式登陆A股市场的光明乳业奠定了业务收入快速膨胀的基因,同时也为光明乳业进而逐步收购控股了天津梦得、江西英雄、郑州山盟等地方乳品企业打下基础。但由于2005年的“回炉奶”事件以及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得这种从轻资产过渡到重资产模式中的管理乏力弊端一次性爆发。
2007年正式挂帅的郭本恒,也正是在此后为光明乳业正式确立了“复苏-成长-腾飞”三步曲战略,并迅速在多个领域大刀阔斧兴起变革:短短三年间,光明乳业在营销与渠道两块短板得到迅速提升,各个领域接连实现一系列突破。在自身遭遇07年“可的连锁店转让”、08年“达能退出”、09年“禁宣无抗奶”等冲击,和行业遭遇“三聚氰胺”集体危机的情况下,该公司三年来的乳品主营收入仍然实现了累计60%左右的增长,且每年增幅均超过行业整体增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