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2月19日讯(山东台 韩妍妍 白少光 孔凡兵 德州台 张婷婷)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首战之年,这一年,山东省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位,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核心任务,力争脱贫攻坚战役首战告捷。年关将至,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推出《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这一年》专题报道,通过记者基层蹲点,对一年来山东省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报道。12月1日,记者来到德州武城县西店村,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个曾经的贫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店村,位于德州市武城县西北角,全村134户,426口人。在干旱的鲁西北地区,这个运河边上的小村庄,尽管水源充足,但因为保守思想的禁锢,理应过上富足生活的人们却陷入了长期贫困。2015年,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西店村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名单,村里近一半人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2015年,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省派“第一书记”朱玉国进驻西店村。“刚开始,群众对我驻村开展工作、促进脱贫致富的信心不足,村”两委“成员年龄普遍偏大,发展动力不足,存在应付思想。”通过调研,朱玉国发现,这个村子的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更有主观思想层面的。这使朱玉国深刻认识到,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扶贫要先扶志”。
“脱贫需要好项目,更需要好的带头人。”这次扶贫,县里给了西店村30万精准扶贫资金,通过了解,朱玉国找到了头脑灵活,又是养牛好手的陈海昌。
陈海昌是西店村有名的“头牯经纪”,也是村里扶贫养牛项目的负责人。眼下,去年送到十几个贫困户的肉牛就要出栏了,陈海昌正忙着帮着大伙联系销路。
为了帮助村民改变思想,提高技能,人才引进成为侍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朱玉国与省市各级多方联系,一方面争取来各项物资900多万,。同时,在村里建起了人才公寓,吸引专家、人才。图为人才公寓剪彩仪式。
“要脱贫,还得靠产业发展。”通过实践朱玉国意识到,要发展就要实现规模化养殖。西店村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林果种植业更适合整村推进发展。“原先老百姓种地都是随便种,一亩地也就是种四五十棵,现在采用的是密植,每亩地能种到110棵,比原先产量高两到三倍。”
养肉牛、种苗木,扶贫项目的到来,已经打破了西店村的平静。但“第一书记”朱玉国和村支书李富祥并不满足,又把目光瞄准了村头刚流转的30亩地,除了原来的传统种植,又种上了特色果树,发展生态采摘旅游。
全村“胡同红砖硬化”、安装50盏“LED路灯”和覆盖村庄及产业园的32个“监控摄像头”、对5条主要街区及村外藕塘鱼塘的进行绿化……一年内,原来的土村庄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村子的发展,还得靠产业带动。”朱玉国说,除了旅游景点厕所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西店村计划还要从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多下功夫。
种上了海棠,发展种植产业,成为脱贫的新路子。
精准扶贫,既要扶产业,也要扶精气神。一个个新项目让西店村朝着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越走越近,脱贫攻坚带来的发展新气象,也让多年来封闭固守的村民打开了眼界。再过两年,当海棠树挂满果实的时候,西店村扶贫的收获季节也真的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