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0日讯(记者 张欣瑜)"得奶源者得天下",这句话在乳制品圈中成为不二法则。然而我国一直被市场需求旺盛,奶源供应紧张所困扰。
在近日召开的奶源基地建设会议上,与会专家表示,我国奶源供应短期有所缓解,但长期形势严峻,并预测未来十年奶源供应紧张的状况难以缓解。
乳业面临生存危机,纷纷抢占奶源,伊利、蒙牛入股多家原奶企业,伊利近期还把触角伸向欧洲,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也按部就班的建设中,奶源之争的无声战役正在火热进行。
业内专家:奶慌短暂缓解 长期仍不乐观
对于2013年所遭遇的奶慌,乳业专家陈连芳分析,由几大原因导致,一是气候异常,二是奶农散户退出过快,三是新西兰原料粉被禁止进口。她预 计,随着全球原奶产量的恢复、与国际主要奶源国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伊利等诸多国内乳制品企业自2012年以来奶源建设开始发挥作用等指标看来,最早在 明年初,中国的乳制品市场供需即将恢复平衡,
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说,按照乳业市场调节规律,从生鲜乳价格上涨周期、全球原奶产量、2012年牧场建设数量和2012年奶牛进口数量这四项行业指标来看,牛奶供应在四季度初已经开始恢复,"奶荒"的周期即将过去。
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早在9月份年会时透露,我国将长期处于缺奶状态。蒙牛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过,以中国目前奶源发展形式,很难以满足成倍增长的市场需求。
有业内人士称,实际上,中国的"奶荒"源于进口奶粉,中国的奶牛养殖业的兴衰也和进口奶粉息息相关。前几年奶粉价格低,大量奶粉进入中国市场, 被企业还原制作成乳品供应了市场,生鲜乳的收购价格一路下滑,奶农养奶牛亏损严重,不少奶农被迫杀牛卖牛转行,奶牛的实际存栏数大幅度下降。
两大乳企:立足国内 拓展国际
本月中旬,有消息称,蒙牛3.6亿投资原生态牧业。根据原生态牧业招股说明:将引入蒙牛乳业作为基础投资者,蒙牛将认购其总值6000万美元的股份。折合人民币3.657亿元。
招股书上还不乏其他大家熟知的乳业大佬,其显示,公司的主要客户为伊利集团、蒙牛集团、飞鹤乳业集团、光明乳业集团及艾倍特,供应原奶主要用于高端产品,五大客户占集团的收入约100%。
在蒙牛忙寻求奶源的同时,伊利也低调宣布与意大利最大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伊利股份自7月牵手美国最大牛奶公司DFA之后,再次牵手国际巨头公司。
在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答记者问中(文后附)不难看出,伊利这一举动算是运筹帷幄。张剑秋还称,我们将不仅仅满足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输入,而是谋求整个生产链的同化。
在奶源之争上,伊利和蒙牛两大乳企硝烟不止。在今年早些时候同时盯上同一块"肥肉"辉山乳业,据香港媒体报道,辉山乳业已落实三位基础投资者: 挪威银行、伊利及中粮集团旗下私募基金。而中粮则是蒙牛最大股东,持股约27.83%。伊利也发公告称,通过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伊利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投资 辉山乳业,投资金额5000万美元(约3.1亿元人民币)。
时光再往前追溯,蒙牛收购雅士利,以及蒙牛增股现代牧业,伊利各处寻找国际合作伙伴,不难看出中国乳业奶源之战或许只是开始。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关于斯嘉达合作答记者问:
欧洲攻略
Q:能向我们透露一下,为什么会选择斯嘉达这个企业作为伊利的合作伙伴吗?它有什么特点,伊利又是出于什么考虑选择了它呢?
A:斯嘉达公司是欧洲一家重要的乳品生产商,也是意大利最大的乳品生产商。斯嘉达这个企业有个特点,就是他属于奶源、技术、品控都很优秀的"全 能选手",和欧洲很多大型乳企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限于意大利本国。他拥有了欧盟和欧洲很多个国家的乳品生产许可。这是我们看重这家企业的原因。
Q:看来选择斯嘉达是伊利在欧洲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伊利对于与欧洲乳业的合作有哪些考量呢?
A:欧洲的乳业的特点,一个是重品质、标准高,欧盟的乳业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而且欧盟各国,比如意大利,还有自己国内更严格的标 准;另一个是生产加工技术领先,欧洲的乳业历史悠久,有深厚的鲜奶、奶酪等奶制品的加工传统。很多乳制品加工技术,比如膜过滤技术,就是从欧洲起步的。所 以和斯嘉达这样的欧洲乳企合作,会让我们在生产、技术、标准、品控等方面和欧洲全面对接。这对我们企业乃至中国乳业都会有很大提升和促进作用。所以在欧洲 布点,一直是我们全球战略的目标之一。
当然,最终肯定是双方的需求促成了这样的合作:中国目前是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乳业消费市场,而传统的欧美市场却逐步趋向饱和。另外一个消息 是,欧洲实行了几十年的配额制将在2015年取消。换句话说,欧洲乳制品的生产将不再受到配额的限制。这一方面为他们的生产打开了"紧箍咒",同时也给他 们的市场开拓增加了压力。欧洲的乳品企业也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新的合作伙伴。那么,伊利无疑是欧洲乳企参与中国市场资源分配的最佳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乳企对接欧洲的时机目前已经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