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枣果的成熟
根据果皮颜色和果肉质地等的变化情况,枣果成熟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
(1)白熟期 基本特征是:果实基本上达到了品种固有的形状和大小;果皮薄,细胞叶绿素大量减少,由绿色转呈绿白色或乳白色;果肉绿白色、质地比较疏松、果汁少、含糖量低。
(2)脆熟期 基本特征是:果皮增厚,稍硬,煮熟后易与果肉分离,自梗洼、果肩开始逐渐着色直至全红;果肉呈绿白或乳白色,质地变脆,汁液增多,淀粉逐渐转化为糖,含糖量剧增,具备了品种的特有风味。
(3)完熟期 基本特征是:脆熟期过后半月左右,果皮颜色进一步加深,出现微皱;果肉呈乳白色,含糖量继续增大,近果柄端开始转黄,近核处转成黄褐色,质地从近核处开始逐渐向外变软,含水量减少,含糖量继续增加;果实开始出现自然落地现象。
2.采收适期
(1)适期采收的重要性 枣果的成熟过程是不同品种枣果特有的形状、色泽、营养和风味迅速定型的关键时期,只有适期采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优良品种的优良种性,过分早采(抢青)或晚采都会严重影响枣果的商品质量甚至产量。对于鲜食品种,过于早采的果实果皮尚未转红,果肉中的淀粉尚未充分转化成糖、汁少味淡、质地发木,外观和内在品质都会受到明显影响;而晚采又会使果实失去酥脆感,且不易贮放。对于制干品种,早采不仅导致干枣的果肉薄、皮色浅、营养含量低、风味差,严重影响质量,而且制干率低,对产量影响也很大。据在阜平大枣上所做的制干比较试验,从9月25日至10月5日,每早采5天,单果重减轻6%-12%,制干率下降13.6%-44.4%;早采半月,单果重平均相差24%,制干率相差54.1%,含糖量相差8.1%,优质果(特级和一级果)率相差89.62%,经济效益相差66.9%。过分晚采会出现大量落果,易造成浆烂,对制干也不利。
(2)不同用途枣果的采收适期 不同用途枣果采收适期的标准有很大差异。一般加工蜜枣用的,以白熟期为采收适期。此期枣果已基本发育到固有大小,肉质疏松,糖煮时容易充分吸糖且不会出现皮肉分离,制成品黄橙晶亮,半透明琥珀色,品质最佳。作鲜食和加工乌枣、南枣、醉枣用的,以脆熟期为采收适期。此期枣果色泽鲜红、甘甜微酸、松脆多汁,鲜食品质最好;加工乌枣、南枣,能获得皮纹细、肉质紧的上等佳品;加工醉枣,能保持良好的风味,还可防止过熟破伤引起的烂枣。制干用的枣果,以完熟期采收最佳。此期枣果已充分成熟,营养丰富,含水量少,不仅便于干制、制干率高,而且制成的红枣色泽光亮、果形饱满、富有弹性,品质最好。
由于不同品种的成熟期存在很大差异,如脆熟期从7下旬至10下旬的都有,具体的采收日期应依品种而定。采收适期的确定还应考虑到天气以及贮藏加工和市场的要求等。一般采前落果严重的,可适当早采;为提高耐贮性,鲜食用的可在半红期采收;制干用且不易裂果和采前落果轻的,可尽量晚采;对于遇雨易裂果的品种,可根据天气预报情况,适当提前采收。此外,鉴于枣树同一品种的不同树及同树上不同枣的成熟期存在差异(可达2周以上),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用于鲜食的品种,以分期采收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