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控因素
很多棉农都普遍存在“平时不控、旺了狠控”,导致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失调,前期旺长、后期脱肥,蕾铃脱落严重。特别是市场上一些这名称、那名称的化控产品,由于达不到应有的化控效果而造成蕾铃脱落。
应对措施:实践证明,还没有哪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优于缩节安的。在化控上,应注意选用高质量的缩节安(如我省张家口市长城牌的),且要掌握“少量多次、轻控勤控、前轻后重”,确保棉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具体分析可查阅本报2008年2月21日《谈棉花生产误区论实现高效途径之五:化控篇》。
五、病害和虫害因素
枯、黄萎病的发生,往往因为棉株“血管”(维管束)的堵塞而影响营养输送,导致蕾铃大量脱落。除了棉铃虫“蛀孔”造成的落蕾落铃之外,还有盲椿象、棉小象鼻虫可以直接危害造成蕾铃脱落,以及伏蚜、红蜘蛛、烟粉虱等危害可间接造成蕾铃脱落。特别是今年降雨较多、病害较重发生,以及蚜虫较为难治、盲椿象在部分棉区发生猖獗,而同时大部分棉农普遍存在“防治偏晚”、“重治轻防”的弊病。
应对措施:要想很好地控制病害,一句话就是“三治不如一防”,建议广大棉农应根据天气预报,在每次降雨前喷施一次杀菌剂,雨后再喷一次(遇旱浇水时也应如此)。对于害虫,笔者的建议是“9字方针”即“选准药、早防治、细喷药”,就可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要注意,喷药时应选择下午5时后进行,以避免在上午开花授粉高峰期因遇药水造成花粉粒破裂败育而脱落,且减少因高温中毒的几率,同时利于药液较长时间留存于棉株上,提高药效。
六、气候因素和生理因素
①干旱。土壤严重缺水,叶片蒸腾作用减弱、光合作用减弱,因生长不良而脱落。尤以“花铃期”受旱脱落最严重。②高温。一般温度超过35℃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超过40℃则光合作用就会停止,因光合作用的不足可导致蕾铃脱落。高温还可降低花粉的生活力,使子房受精不良而脱落(棉花开花时的温度在35℃以上,约1/5的花药不能开裂,1/3的花粉不能发芽)。③高湿。突降暴雨或连日阴雨,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氧气不足,影响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作用,棉株地下、地上生长失调,从而造成蕾铃脱落。特别是花朵开放遇雨,花粉被雨水浸湿而膨胀破裂,会丧失活力,造成脱落(特别是在上午7~10时遇雨,当天开花的花朵脱落率达90%以上)。④光照不足。连续的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影响光合作用,会因制造的养分少致使蕾铃脱落。⑤生理方面。棉铃内含有脱落酸、乙烯等内源激素,脱落酸能在开花后3天的含量大增,到开花后10天达高峰,所以这个时候“落铃”最多,此后则显著减少;乙烯在开花当天及吐絮前1~2天为高峰期,前期往往引起幼铃脱落(后期则促进棉铃成熟)。开花时,遇到高温、干旱、降雨、高湿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破坏花粉和授粉受精过程,使子房不能受精而脱落。
应对措施: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在棉花进入花铃期后,可用500倍的“农喜十效素”(含芸苔素,DA-6等调节剂)+600倍的“棉花抗病高产素”或2%~3%的磷酸二铵水溶液,或用质量好的0.3%~0.5%的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液喷施3~5次,以及在遇到阴雨寡照或高温干旱时,结合治虫或防病喷施0.1%的农喜十效素或0.01%的芸苔素+0.1%的“六合一增产素”(含硼、钾、锌、锰及调节剂),能明显减少蕾铃脱落,显著提高产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