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学名“石刁柏”,别名“龙须菜”,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宿根草木植物,用种子繁殖后连续生长10年以上。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绿芦笋主要供鲜食,白芦笋多作罐头食品原料。要根据市场选择种植模式,能够规模化种植的,根据地方政府或组织者要求做,不管加工企业要求的白芦笋还是收购客商要求的白芦笋、绿芦笋,农户效益没有太大的差别;白芦笋一般加工出口,国内市场鲜销较少;国内市场绿芦笋需求量极大,小部分出口。因此,农户单独或者小面积种植,以绿芦笋为好。
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和多种维生素,是名贵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降血压,防治心血管、泌尿、淋巴等系统的疾病,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是驰名世界的名菜良药,被欧美国家誉为蔬菜之王,产品畅销国内外。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
芦笋最适夏季温暖冬季冷凉的气候。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茎为产品器官,其生长依靠根中前一年的贮藏养分供应。嫩茎生长和产量形成与前一年成茎数、枝叶的繁茂程度成正相关。嫩茎盛产期长短与品种、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等密切相关。栽培管理应围绕当年产量和稳定持续高产,延长经济寿命这一中心进行。要多施堆肥和厩肥等有机肥料,促使土质疏松肥沃,以利根系发展。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根据市场需求,选用适宜的品种,如选择阿波罗、紫色激情(紫色品种)、特来蜜、泽西巨人、奋进、 UC800等优良品种。出笋粗壮、整齐,顶端不易散头,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值得一提的是芦笋雌株因开花结实,消耗养分多,其嫩茎产量比雄株低,但雌株所产的笋粗而重。优良的芦笋杂交一代种当年育苗定植,第二年即可采笋150~200公斤/亩,第三年、第四年鲜笋产量可达600~1000公斤/亩,亩效益可达5000~8000元。
二、营养钵培育壮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有利于提高成苗率,培育壮苗,移栽时植伤轻,有利于壮苗早发,达到适期定植、早期丰产的目的。
1.备足营养钵
营养钵应提前一个月准备好,首先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疏松砂壤土作苗床,苗床宽1.3~1.5米、深10~15厘米。制钵前每立方营养土应施入腐熟好的鸡粪30~40斤,磷肥2斤,草木灰10斤,也可按70%园土、25%草木灰、1.5%复合肥、0.5%尿素、1%磷肥和2%氯化钾配制营养土,充分拌匀后打钵。钵体直径8~10厘米,钵高10厘米,每亩大田需备钵2500个。
2.浸种催芽
芦笋种子外壳厚且有脂质,吸水较慢。首先用50%多菌灵300~500倍液浸种24小时,再放入25~30℃温水中浸种2~3天,每天更换新水2~3次。浸种后用干净纱布包好,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催芽期间每天用25℃左右温水淋浇1~2次。当有15%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3.适期播种
春播
3~4月份播种,5~6月份定植,第二年春季开始采笋。麦前移栽的可于3月上中旬播种,麦后移栽的可于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每钵一粒,播后覆细土2厘米厚。然后撒施毒饵防地下害虫。最后畦面平铺地膜,畦上用弓棚盖膜实行双膜覆盖,以保温、保湿,促进发芽和幼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