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产量结构是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者的乘积得来。其中,亩穗数是制约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亩穗数由基本苗和分蘖多少决定。要确保高产所需的亩穗数,就应在适期晚播、科学界定小麦播量的基础上提高播种质量。小麦播种质量主要受前茬作物秸秆数量、秸秆粉碎质量、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4种因素影响。解决措施:
一、减少前茬作物秸秆数量近几年随着浚单20、郑单958等耐密性强的品种在各地的广泛种植及“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同时秸秆的生物产量也相应提高,如何做到既提高了上茬作物产量又不影响下茬小麦的播种质量,是一个值得各级技术人员思考的话题。经近几年的田间调查和农户走访,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解决。对于玉米田间留苗密度超过5500株以上的地块可以通过“间伐”的方法减少秸秆数量,即在收获玉米前为便于田间作业,在一块地的中间部位沿着行向提前间伐出一个宽2~3米的作业带,将作业带的秸秆清出田外,待秸秆还田时将预留作业带两边的粉碎秸秆人工均匀平铺在作业带上。这样减少了田间秸秆数量,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二、提高秸秆粉碎质量秸秆粉碎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小麦播种质量,一般玉米秸秆粉碎需作业两次,应注意将第一次粉碎时压倒的秸秆清理出去。第二次粉碎后田间秸秆长度须小于3厘米,而且秸秆平铺厚度要尽量地做到均匀一致。
三、提高整地质量由于秸秆还田整地时既要掩埋秸秆,还要田块尽量平整,便于田间作业,这就给整地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连续旋耕3年以上地块,有条件的要用大拖拉机深耕一次,深度达25~30厘米,打破犁底层,为小麦根系深扎提供有利条件。旋耕地块最好连续旋耕三遍,第一遍深度达15厘米左右,第二遍深度达12厘米左右,第三遍深度为8~10厘米。旋耕第三遍的目的就是将前两遍残余的根茬进一步打碎,使土壤更加细碎平整,防止因部分根茬的存在影响播种质量,出现下籽深浅不一和缺苗断垄。旋耕或深耕后的土壤非常喧松,待墒情允许时及时耙压、耱耢,做到上松下实,为播种打好基础。
四、提高播种质量提前做好播种机械的检修、调试工作,选择有经验的老机手播种,在试播无误时进行大面积播种,注意播种机行走速度要慢且匀速,行距标直、落籽均匀且深浅一致(大约3~5厘米),确保苗间分布均匀度和齐、全、壮,减少疙瘩苗出现几率。防止因播种过浅(不足3厘米)将来分蘖节裸露,既不耐旱又不耐寒,冬春遭遇冷空气侵袭出现死苗或黄、弱苗;也要防止因播种过深(深度超过5厘米),出现出苗缓慢和黄弱苗现象。实行重播,经近两年试验实行重播是提高播种质量和苗间分布均匀度的一个有效方法,即将预定播种量分成相等的两份,调好播量先播一遍,然后在播种机上站上一个人,同样播量在原来的行间再播一遍。
另外还要注意播后镇压,通过镇压可以沉实土壤,小麦出土时不至于“蹬空”,出苗快而整齐,对壮苗早发及冬春保墒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