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栽培猴头菌有瓶栽、袋栽、菌砖栽、段木栽培等多种方法。但目前应用较多,且周期短,管理方便,成功率高的是栽瓶和袋栽。
一、猴头菌的袋栽技术
(一)装袋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规格为35cm长,15cm宽,0.05cm~0.06cm厚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装料时边装边用手压紧,使料上下一致,装好料后用棉线扎紧袋口。每袋打一个接种穴,并用3.5cm X 3.5cm的胶布封口。按常规进行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冷却后迅速将袋移入无菌箱或无菌室进行接种。
(二)接种发菌
待料温降到25℃时,按无菌操作规程撕开胶布,接入菌种后再将胶布封好,移入培养室培养。发菌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l℃~26℃,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培养5天后将胶布撕开一角以利通气,促进菌丝生长,约30~35天菌丝可长满袋。
(三)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袋后将袋散开排放,袋间留二指间距,室温降至20℃~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在袋两端用刀开一小口,并适当通风和给散射光,经7~10天料面出现黄豆大小菌蕾时,把室温降至16℃~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约经15天左右子实体成熟即可采收。一批菇采完后要开窗通风,停水3天,然后关窗喷水管理又可出菇。二潮收后也要停水3天,再把袋浸在水中进行补水,一般温度在20℃以上浸4小时,低于20℃浸6~8小时。浸后取出沥去多余水分,再行出菇管理,还可收第三批菇。
二、猴头菌的瓶栽技术
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培养瓶(菌种瓶或用广口瓶代替),边装边用木棒捣实,使料上下松紧一致,料装至瓶肩再将斜面压平,并在中央用捣木向下打一洞穴,以便接种。装好料后用清水将瓶口内外及瓶身洗干净,塞上棉塞,进行灭菌。灭菌后待料温降至25℃时,移入接种箱在无菌操作下接种,送进培养室培养。发菌出菇管理与袋栽相同,只是当料面出现黄豆大菌蕾时,要拔去瓶塞,并将瓶子横放架上,架层间瓶口反方向放置,喷水要防止流入瓶内。
三、猴头菌发生畸形的原因与防治
畸形猴头菌,影响其商品价值,必须尽力防止。
常见的畸形类型有珊瑚丛集型、光秃型和色泽异常型等。出现以上畸形的原因主要是在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所致。若生长中湿度大,通气差,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就会刺激子实体基部产生分枝,形成珊瑚状,致使不能形成球状子实体;若温度高25℃以上,加上空气湿度低,会出现不长刺的光秃子实体;若温度低于14℃时,子实体即开始变红,并随温度下降而加深。
防止方法是:当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时,应加强通风透气,促进子实体健壮生长。产生光秃型子实体时,要加强水分管理,向空间喷雾状水或地面洒水,以降温补水。当子实体出现红色时,加强温度管理,此外,若因菌种传代次数较多,种性退化而产生畸形猴头时,应提纯复壮,培育优良菌种,若因感染菌造成子实体变黄,则应及时连同培养基一并挖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