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六七十年代春天吃菜常遇到的“青黄不接”现象早已不存在了,由于农产品全国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所以,身居都市的人们,已经是“吃全国”、“吃世界”了。因此,如今需要进行长期贮藏的鲜活农产品已是越来越少,笔者在英国期间考察的冷库,主要存放的是土豆,大量的果蔬日常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内、国际商业流通来解决。但目前,国内对农产品贮藏保鲜存在着只注重保存期而忽视产品内在品质的倾向,往往因保存时间过长而使农产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对此,在农产品贮藏保鲜的同时,应加强果蔬流通体系及采后配套技术的建立。要以科学态度看待果蔬贮藏保鲜 农产品贮藏保鲜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长期贮藏,通常以月来度量;另一类为短期贮藏,也称流通贮藏,一般以周来度量。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将果蔬贮藏期限分为2周以内、2—4周、4—8周、8—16周以及16周以上等5种,贮藏16周以上的主要是坚果和经过于制的果品,8-16周的是苹果、某些品种的梨以及南瓜、芋头等不易腐烂的瓜果,而绝大部分果蔬贮藏期则被列入在半个月至两个月之内:从美国农业部编制的农业手册中也可以看出。常见的45种水果中仅有苹果、梨、芒果和某些品种的葡萄等为数不多的水果能够实现长期贮藏。 然而在我国,人们习惯于长期计划经济下的思维模式,常常表现在看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粮食生产中常以作物产量高低论优劣,冷库多以贮藏时间长短论好坏,好像冷库是一个保险箱,把农产品放进去,什么时候能卖好价钱,什么时候再拿出来最好。殊不知农产品放进冷库,就意味着资金的冻结;另外,鲜活农产品时刻在呼吸、在消耗自身的养分,其风味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贮藏到春节的葡萄往往味道全非,同时,贮藏还存在着产品腐烂和市场价下跌的风险。实际上,冷库的主要作用是为农产品流通保驾护航,使新鲜农产品在营销期间保持良好的外观和风味,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卖到好价钱。国外经过大量试验确定的最佳贮藏保鲜期限,是农产品科学贮藏的依据,而盲目追求贮藏期限的延长,甚至采取一些诸如用硫酸处理荔枝的“保鲜’方法,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其结果可能将失去已有的市场。 果蔬贮藏要与搞活流通密切结合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食品短缺,各地纷纷建立起许多冷库来贮藏新鲜农产品,以调剂市场的余缺。在今天农产品大流通格局已经形成的条件下,消费者在市场上有着很大的选择余地,对产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要求已是越来越高;国内外市场的商品竞争正日趋激烈,入关后我国农产品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在此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在广大农村普及农产品收获后的技术知识,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逐步完善配套技术与设施,使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另一方面要紧扣市场的脉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农产品贮藏保鲜与搞活流通紧密结合起来。为此,龙头企业肩负着采用先进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历史重任,因为农产品采后技术的实施是—个系统工程,既不能完全指望保鲜库来解决农产品收获后的质量保障问题,也不可能要求个体农户去建立和完善产品的质量标准。发达国家在其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农产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作物收获时机及采收方法的确立等等,甚至在采收果蔬之前,要求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拿水果时要一个一个地拿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样做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产品的机械损伤,如果一旦伤及了果蔬的一些细胞,在贮藏阶段就会从受伤部位向内部延伸,直到失去其商品价值,使果农一年的劳动毁于一旦。笔者在天津市场上就亲眼目睹过许多珍贵的冬枣竟然遍体鳞伤;周身尽是坏点甚至指甲印,这明显是在采摘和营运过程中对这种娇嫩的水果缺少关爱所致。像冬枣这类带有地域特点的农产品,如果搞好采后技术的配套,它应该像新疆哈密瓜那样具有长盛不衰的国内外市场。应该把采摘方法的规范、采后的分选和预冷与冷库的合理运用以及市场的开拓同时抓起来,使各地的特色农产品能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样我们的农民和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经济效益。 一位澳洲学者对我说,我国的农产品在资源、成本和运输费用等方面较国外产品具有优势,但是缺乏采后配套技术的支持,所以我们的产品品质还无法与国外竞争,外加我们尚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致使许多国产水果不得不订“洋水果”的品牌,以增加销售额。这位学者还认为,农产品贸易除了要有质量和规模之外,还有一条往往被人忽视,那就是质量的均一性,要求一批农产品各箱之间品质—致,这一批与下面的一批批产品都必须一致,这才能使经销商放心,才能建立起商业信誉。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产中,许多人却在有意造成产品质量的不均一,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的现象极为严重,使许多的商品市场白白丢失。 在农产品贸易中,如何建立起商业诚信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们在完善采后技术和设施配套的同时,切不可忘记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弘扬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使各地的特色产品具有长久的市场前景。
农产品贮藏保鲜要转变观念
发布时间:2007-10-30 来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六七十年代春天吃菜常遇到的“青黄不接”现象早已不存在了,由于农产品全国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所以,身居都市的人们,已经是“吃全国”、“吃世界”了。因此,如今需要进行长期贮藏的鲜活农产品已是越来越少,笔者在英国期间考察的冷库,主要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