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树是我国主要果树树种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柿树适应性强,树龄长,易管理,果实产量高,既可鲜食也可加工成柿饼,深受广大果农喜爱。近年来柿树在合阳县栽植面积逐年扩大。挂果面积达30多万株。成为山区和沿沟村镇的支柱产业。但因近年柿绵蚧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影响了柿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作者于2005-2006年在全县普查的基础上,重点在知堡乡鹅毛村柿子完进行了观察,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现总结于下,供参考。
一、分布与危害 柿绵蚧属同翅目,绵蚧科,又名柿绒蚧,俗称柿虱子。在我县柿树产区普遍分布,被害株率为40%-80%。发生严重时造成落花落果,影响柿树正常生长结实。该虫以成若虫刺吸嫩枝、叶片、叶柄和果实。成若虫喜欢群集叶下表面和柿蒂与果实结合的缝隙处危害,被害处初呈黄绿色小点,逐渐凹陷变黑,叶片变黑后形成多角形黑斑,叶柄被害后变黑畸形,提早落叶。果实被害后由绿变黄变软,提前脱落。
二、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1.5毫米,椭圆形,紫红色,虫体背面覆盖白色毛毡状介壳。雄成虫体瘦小,长约1毫米,紫红色,翅半透明。卵椭圆形,长约0.4毫米,表面附有白色蜡粉及蜡丝,密集在卵囊内。若虫紫红色,体扁平,椭圆形,周身有短刺状突起。
三、发生规律 在合阳县一年发生四代,以若虫在树皮裂缝粗皮下和柿蒂上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爬至嫩枝、新梢、叶柄、叶背处刺吸汁液,以后在柿蒂和果实表面等处固着为害。虫体逐渐长大分化为雌雄两性。5月中下旬成虫交配产卵,每雌虫产卵100粒左右,卵期10-20天,一年中各代若虫出现盛期,第1代6月中旬;第2代7月中旬;第3代8月中旬;第4代9月中下旬。各代若虫发生不整齐,互有交叉,基本上每月一代。前两代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后两代主要危害柿果,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10月中下旬以后以第4代若虫越冬。
四、综合防治技术
1、人工防治 结合果园管理,在柿树落叶后至发芽前,剪除树上的病虫枝和柿蒂,刮除树干老粗翘皮,及时清理出园,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
2、化学防治 在早春柿树发芽前,喷布一次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50%柴油乳剂;消灭越冬若虫;在柿树展叶至开花前,在越冬若虫刚出蛰,未形成蚧壳前,喷施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在各代若虫出现盛期,根据虫情及时喷布40%速扑灭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速克蚧乳油1500倍液,可控制该虫危害。
3、保护天敌 黑红瓢虫、红点唇瓢虫、七星瓢虫、中华大草岭等天敌能对柿绵蚧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天敌发生期尽量不用或少用农药,以免杀伤天敌。
4、严格检疫对苗木和接穗要严格实行检疫,发现虫害应及时熏蒸消毒,防止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