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盲蝽难治的原因
很多棉农认为棉盲蝽比较难治。要想治住棉盲蝽,首先要了解棉盲蝽为什么难治。据笔者调查分析,棉盲蝽之所以难治,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种类多、寄主作物多、发生期长。最新资料显示,在黄河流域棉区已发现的棉盲蝽有三点盲蝽、绿盲蝽、苜蓿盲蝽(褐盲蝽)、中黑盲蝽、牧草盲蝽等,其中前3种较为常见(因各地生态环境不同,各县市发生的优势种群不尽相同)。4月开始孵化,先在杂草、树木上危害(若棉田周边树木多、杂草多或周围有苜蓿、油菜或豆科作物等,则有利于害虫栖息繁殖,棉盲蝽往往发生早、危害重)。棉花出苗后成虫即迁飞到棉田危害,一般年份有4个危害高峰期,成虫羽化盛期分别在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由于其种类多而混杂,成虫寿命较长,如绿盲蝽雌成虫寿命为40~50天,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所以发生历期较长、虫口基数过大,危害严重。
二是成虫习性不利于防治。棉盲蝽成虫飞翔能力强、行动敏捷,极易活动迁移。同时,其多在清晨或夜间危害(阴雨天可昼夜危害),白天则潜伏在隐蔽处栖息,这给喷药防治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三是棉花生长季节正值雨季,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其大发生。棉盲蝽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当气温在20℃~30℃、相对湿度在80%时发生较重,当气温在11℃以下或35℃以上时不利于卵的孵化。6~8月降雨较多,利于其大发生。反之,干旱少雨的年份一般发生较轻。事实表明,在阴雨天或浇水后其危害会突然加重,棉花长出的嫩茎尖和幼蕾最易受害,而此时棉农疏于防治,往往损失惨重。
四是危害棉田有一定的选择性,种植管理上的误区让棉盲蝽“有机可乘”。棉盲蝽有趋顶端、趋嫩绿、趋蕾、趋花的习性。早播、早发、长势旺、田间湿度大的棉田,特别是施氮肥过多、化控不及时旺盛茂密的棉田,往往受害较为严重。而很多棉农在种植管理上存在早播早促、密度过大(利于棉盲蝽栖息繁殖,不利于用药时喷匀打透)、施肥不合理(多氮、少磷、少钾)、化控不科学(化控次数少、化控时间偏晚)等问题,这对于棉盲蝽的发生可谓是“助纣为虐”。
五是“不会治”加重了“不好治”。较多棉农对棉盲蝽的危害特点不甚了解,普遍存在防治时期偏晚、用药不对路、用药液量少、喷药不细致(喷不匀、喷不透)等“不会治”的情况,从而加重了棉盲蝽的坏好治”。
棉盲蝽的危害症状
其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危害棉花。在子叶期,生长点被害后变黑、干枯,形成“公棉花”。在真叶出现后,顶芽受害会干枯死亡,导致不定芽丛生。嫩叶被害处初呈小黑点,幼叶长大后变成花叶,或有孔洞或缺刻,俗称“破叶疯”。顶心和边心被害,形成枝叶丛生的“扫帚苗”。幼蕾受害后往往苞叶张开,先呈黄褐色,继而干枯脱落。开花后受害,“柱头”两旁的花药萎缩、变黑,形成“黑心花”,严重时因不能受精而落铃;幼铃被害后,轻的伤口出现水渍状斑点,严重的棉铃僵化脱落。
棉盲蝽的有效防治
要科学选择农药说到防治棉盲蝽,很多棉农会不约而同地问“用什么药好?”防治棉盲蝽的农药根本没有什么“神秘”或者“神奇”可言,常用的
要做到早防治很多棉农往往是在“叶花了”“蕾落了”的时候才放“马后炮”,且1桶水用四五种药,间隔一两天喷一次药,连喷三四遍!结果是钱没少花、劲没少用,效果却很差。其实,只要平时多到棉田转转,争取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就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洽效果。请广大棉农记住:棉田有零星棉盲蝽活动或者棉株嫩尖上幼叶或幼蕾苞叶刚出现少量小黑点的时候是喷药防治的最佳时期。而“破叶”是嫩叶至少7天前受棉盲蝽刺吸危害,也就是有嫩叶出现“小黑点”,随着叶片长大展开才形成的。在降雨后或浇水后棉盲蝽的危害会突然加重,此时及早用药防治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菊酯类农药,如杀灭菊酯、氯氟菊酯、甲氰菊酯;有机磷类农药,如马拉硫磷、辛硫磷、丙溴磷、乐斯本;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如灭多威、丁硫威;有机氯类农药,如赛丹等。当然,为了在防治棉盲蝽的同时兼治棉铃虫、蚜虫、烟粉虱、蓟马、红蜘蛛、叶蝉等多种害虫,往往采取2种不同成分的农药混用或者使用一种高含量复配农药,以实现一喷多治、节本高效。在此提醒广大棉农,一般选择高含量高效复配农药“单打一”即可,或用两种单一成分农药混用。
要做到细喷药在喷药上还要突出一个“细”字,以达到“除恶务尽”的防治效果。据笔者大量实践证明,对棉株行进行“往返式”喷药(用机动喷雾器对棉株行实行“打过去、打回来”的喷药方式),表面上看这种方式费用增加一倍,但实际防治效果却相当于常规喷药防治效果的几倍,一般1个月喷药1~2次即可达到显著效果。另外,喷药在下午5时后至傍晚时分为佳,因为清晨一般有露水,会使药液浓度降低或流失,影响施药效果;中午喷药则存在药液蒸发快、加大喷药者中毒几率、影响开花授粉等弊端。同时应注意从棉由四周向中间喷,以防止成虫迁移逃离。
要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自身的科技植棉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既有利于防止棉盲蝽猖獗,也有利于棉花增产。例如,在密度上,应根据地力水平和品种特点来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特别是要克服“贪苗喜密”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做到合理稀植,这既利于棉田的通风透光、减少蕾铃脱落,也利于做到细致喷药,提高喷药效果;在施肥上,要做到控氮、稳磷、增钾、补微,让棉花“吃饱”和“吃好”;同时在化控上,也要做到少量多次、轻控勤控,也就是把过去一次的用量分成两三次用。另外,田间地头的杂草要及时拔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