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月是我省雨水较为集中的时段,容易引发棉花洪涝灾害。我省棉花主要集中在地势较低的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每年都发生,只是程度不同。当棉花遭受严重渍涝灾害后,该如何减少损失呢?
据笔者在湖区多年实践观察,棉花对渍水耐受力从苗期开始是逐步增强的,移栽成活的棉苗可淹顶耐水2~3天而不死。蕾期棉花一般不容易淹顶,曾在上世纪80年代遇到过淹顶2天,垄面淹水深15~20厘米7天而没有死苗的记录。此外,棉苗对渍水的耐受力与土质、施肥与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沙质重的地容易死苗,泥质重的地不容易死苗;施肥后遇渍容易死苗,比较瘦的苗遇渍不容易死苗。
6月中下旬棉花已进入蕾期,此时棉花耐受渍涝的能力已大大增强,一般不容易整株死亡,在渍没顶心多日时,可使整株叶片枯蔫顶心死亡,但主秆大多不死能够发芽。这时可以采取剪除主秆的补救方法,促主秆基部萌芽再发。剪除主秆的最后期限为7月20日,在此之前剪秆,后期天气温度高,霜期迟,一般产量可达200公斤籽棉,但棉花收获期也会相应比较迟。7月20日后剪秆,对产量而言有较大风险。
剪除主秆后的培管要点是:及早排干渍水,在排干水的前提下,剪秆时间越早越好。剪秆留秆高度15厘米左右,待发芽后,一般每株留壮芽1个(缺株四周可留2个,千万不可多留)。及时用缩节胺进行化调。留芽长到10厘米左右时喷第一次缩节胺,每亩用1克;大量现蕾时再用一次,每亩用量1.5~2克;初铃期用一次,每亩2.5~3克。施肥时注意剪秆的棉花需肥量比正常棉花要少,一般是大现蕾时施肥一次,每亩用45%复合肥20公斤;有1~2个成铃时施肥一次,每亩用尿素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