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云南20余土著鱼濒临灭绝 亟待建立保护区

发布时间:2008-08-19  来源:彩龙中国网
摘要: 近日,云南省政协委员文建凡等在《关于加强对我省特有珍稀土著鱼类的有效保护》的提案中提出,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滇池流域有25种土著特有鱼种已经基本消失,只有5个物种的少量个体得以保存。   为此他强烈呼吁,应该把已经确定还存活有珍稀土著鱼种的地
 近日,云南省政协委员文建凡等在《关于加强对我省特有珍稀土著鱼类的有效保护》的提案中提出,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滇池流域有25种土著特有鱼种已经基本消失,只有5个物种的少量个体得以保存。
  为此他强烈呼吁,应该把已经确定还存活有珍稀土著鱼种的地方,比如白邑乡的黑龙潭等,列为土著水生生物保护区加强保护。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系统动物学研究室鱼类组GEF项目组的陈小勇博士、GEF项目监测专家进行了专访。
  担忧: 有一天只能看到标本
  记者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鱼类标本库中看到,有一种小鲤,曾经生活在滇池,人们最后一次看见它,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此后它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而在其旁边的云南光唇鱼,俗称马鱼,现在全世界只剩下55条,珍稀程度早已经超过了大熊猫。
  “一个物种的消失,本身就是一种悲剧,因为它们是衡量大自然生态环境的指标……”注视着10多种只能在标本室的玻璃瓶中才能看到的鱼类,陈博士语气沉重地介绍说,土著鱼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们也是高原湖泊孕育的天然财富。但是,这些年随着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特有的土著鱼种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考验。
  经过2003年至2008年5年的观测,目前滇池流域的25种土著特有鱼种的现状是,除泥鳅、乌鳢、黄鳝、鲫鱼、银白鱼等5种耐污性比较强的鱼种在滇池内还能看见外,其他的20多种土著鱼种在滇池都已看不见了,其中多鳞白鱼(俗名大白鱼、桃花白鱼)、中华倒刺鲃现都被标上了“绝迹”,而一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银白鱼(俗名小白鱼)、金线、鲃(俗称金线鱼)也都属于濒危动物。
  “造成这些鱼种消失的原因有很多……”陈博士说,大量的鱼种消失是在80年代,工业发展迅速,对水、空气环境的污染严重。还有外来鱼种的引入,鱼和鱼之间的竞争,以及大量捕鱼、电鱼等行为造成的。尽管不同种类的鱼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但大多数鱼对水质是很敏感的,所以一旦水质变坏,他们就只能离开或者消失,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将来某些鱼种恐怕只能在标本库内看到。
  回忆: 曾经鱼儿成群游弋
  “以前祖祖辈辈都打鱼,所以叫渔堆村……”15日下午,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滇池路上一个宁静的小村庄,现年70有余的杨大爷独自坐在门前,一面晒着太阳,一面娴熟地摆弄着一张正在加工的渔网。他说,自己的祖辈都以捕鱼为生,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村子的人们开始捕鱼的,但是祖辈们都说,这个小村庄因为人们曾以捕鱼为生,所以叫渔堆村,自己也捕了大半辈子的鱼。直到20年前,滇池开始禁渔后,这里的人们才不再捕鱼。
  “以前这里的水很清,鱼可多了,从早到晚都有人捕鱼,多的时候一天能收获好几十斤,我打到的最大的鱼有6公斤重……”回忆起当年捕鱼的热闹情景,杨大爷的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笑容。但随后他又长长地叹息道:“如今的水没以前清了,我织这些渔网也都是卖到农村,有人买来捕捕黄鳝、泥鳅等。现在村子里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当年捕鱼是什么样了,那时候鱼的品种很多,像弯丝、桂花鱼、小白鱼等都很多,现在都看不到了。那时候的鱼,吃起来味道也鲜美得很。”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嵩明县白邑乡的青龙潭和黑龙潭存活有一些小鱼,它们的特征明显不同于鲤鱼、草鱼,当地人说,这就是滇池中已经消失了的金线鲃。让文建凡委员感到忧虑的是,这些存活在寺庙龙潭里的土著珍稀鱼种,也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根据调查,科研人员发现,在其他的一些大型高原湖泊,土著特有鱼种也都仅存于部分宗教寺庙的龙潭中。这些珍贵的鱼类资源为抢救性研究提供了最后的机遇。所以文建凡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呼吁: 要重视和保护土著鱼
  “不过幸好近年来政府已经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强保护措施,另一方面也加强治理措施。”对于如何保护这些特有鱼类,陈博士表示,目前科研机构也在加强对这些鱼类的研究。比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线鲃,昆明市动物研究院已研究出它的习性,目前人工繁殖成功7万余尾,放了3000尾在与滇池水相通的池塘。据观测,它们的生存状态还比较理想。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