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鱼体变色 可能是饲料和养殖模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8-08-30  来源:南方农村报
摘要: 广州白云区江高镇,是广州水产养殖较为集中区域,今年部分斑点叉尾鮰养殖户反映,养殖的鱼体色变化特别频繁。   神山镇五丰村谭老板,是当地较大斑点叉尾鮰养殖户,清晨就开始忙碌,昨天已经约好了10来个帮手拉网,也约来了鱼贩,今天有一个10亩斑点叉尾鮰塘
 广州白云区江高镇,是广州水产养殖较为集中区域,今年部分斑点叉尾鮰养殖户反映,养殖的鱼体色变化特别频繁。

  神山镇五丰村谭老板,是当地较大斑点叉尾鮰养殖户,清晨就开始忙碌,昨天已经约好了10来个帮手拉网,也约来了鱼贩,今天有一个10亩斑点叉尾鮰塘出鱼,大概能出4000斤鱼。拉网上来一看,大小正合上市规格,1.2斤/尾左右,价格5.6元/斤,但原本灰白带黑斑的美国斑点叉尾鮰变成了白色,或者一片白、一片黑。谭老板:“我价格便宜两毛给你……”,鱼贩坚决不同意,“等体色变正常后我再来收吧,这个样子我实在没办法交到鱼片加工厂去,这塘鱼有60%以上都‘发白’‘发花’,没办法”。谭老板只好把鱼又放回塘里,他准备再养一个月体色正常了再出售。

  这样一折腾,谭老板损失不小,斑点叉尾鮰上市规格在1-1.3斤/尾价格最好,再养一个月长到1.5斤/尾以上后,价格就会降低2毛/斤。当地斑点叉尾鮰养殖都是轮捕轮放模式,成鱼迟一个月出售就必须迟放苗一个月。现在,不仅耽误了出鱼时间,而且鱼养得太大饵料系数高,价格还不好,加上拉网损耗和人工费用,损失在千元以上。现在面临更大的问题是怎样将体色变回来,多长时间能将体色转变为正常。

  鱼体变色较普遍

  白云区江高镇海泰水产技术服务部水产工程师齐工告诉记者,今年该区域很多养殖户都出现这种“发白”“发花”的现象,当地渔民普遍认为是饲料的问题,他们将情况反馈给饲料厂家后,饲料厂家通过修改配方后一般都能将问题解决,但过段时间又可能出现“发白”“发花”的问题。有人改投其他品牌的饲料,也有人干脆不投鱼料了,改投鸭料、鸡料后体色也能变回来。

  据了解,关于鱼体体色变化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随着养殖品种增多和集约化程度提高,这已成为影响鱼类销售的一个难题。

  而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除了广州市有养殖户反映所养斑点叉尾鮰变色以外,中山、江门也发现了黄颡鱼变黑、变白的问题。就品种而言也从无鳞鱼类(美国斑点叉尾鮰、黄颡鱼、黄鳝等)扩展到有鳞鱼类(青鱼、鲫鱼、鲤鱼、鳊鱼、草鱼等);就变色方式而言,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斑点叉尾鮰的体色“变白”“变花”问题,还有“变黑”的问题;黄颡鱼的“变白”、“变黑”问题;黄鳝、泥鳅“发红”问题;鳊鱼变成“金鱼”问题;鲤鱼、鲫鱼“变黑”、“变红”;青鱼“发白”;草鱼“金黄”等等。

  饲料可影响变色

  广东海大集团畜牧水产研究中心赵敏博士告诉记者,鱼体体色的变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外源因素(如饲料中色素的来源、种类、水平、饲喂时间长短、水质、应激等)和内源因素(遗传性能、生理状况、生长速度等)的影响,涉及到饲料中色素的消化、色素在消化道的吸收、体内的转运、代谢以及与相关的组织结合而沉积等,此外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光照、背景色、温度)也有密切关系。

  “如果饲料中色素含量不足,在加工和贮存过程操作不当,饲料厂采用不新鲜或掺假原料,都会影响饲料质量,导致鱼类体色异常。”赵博士说,饲料中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的含量也会对着色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增加饲料中脂肪的水平有助于改善大西洋鲑和虹鳟对类胡萝卜素色素的消化、吸收。”赵博士指出,饲料中其他营养成分也会对鱼体色有影响,包括饲料中蛋白水平、氨基酸组成以及某些药物和霉菌毒素等。

  养殖模式很重要

  广州市海维饲料有限公司水产工程师谭华告诉记者,传统的粗放养殖方式,水产动物可以从摄食的天然饵料虾、浮游动物、藻类等中获得一定的色素来源,饲养周期较长,机体内累积的色素较多,一般体色会比较正常。

  “但随着养殖技术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大量配合饲料的使用,水产动物生长速度加快,养殖周期缩短,从而水产动物从饲料和天然饵料中获得色素的积累少。”谭工说。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