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鲷属鲈形目、鲷科,其食性杂,多以鱼、虾、贝类和海藻为食,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余姚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心于2005年4月从象山海湾育苗场引进黑鲷淡化苗进行淡水池塘养殖试验,以增加淡水养殖新品种。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池塘准备
(1)池塘选择:试验在余姚市泗门镇一淡水池塘中进行。池塘面积6亩,水深1.5~2米,水源充足,水质优良。
(2)池塘准备:3月初排干池塘余水,曝晒池底至龟裂,至3月底用100千克/亩的生石灰清塘,以杀灭池塘中的细菌及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清塘后进水80厘米,使用肥水素肥水,肥水后向池塘中投放6千克带籽河虾,作为黑鲷苗种的饵料生物。几天后,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30~40厘米。
2.鱼苗投放
(1)购苗及规格:2005年4月12日从象山海湾育苗场购得黑鲷淡化苗2517尾,苗种平均规格9.5厘米,平均体重20克左右。此时暂养池水温为16~17℃,盐度为0,pH值为8.5。
(2)苗种运输及放养:采用充气铁桶活体运输。经过约4~5小时的运输到达试验池塘。入塘后,发现已死亡鱼苗230尾,成活率为90.9%。
3.养成管理
(1)投饵:放苗后仔细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发现陆续有鱼苗死亡,三天累计死亡334尾。三天后,黑鲷适应了池塘环境,开始摄食配合饲料。饲料投喂做到"四定"原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投总投喂量的60%,下午投40%;为了便于观察黑鲷吃食情况,专门设立了2个投饲台,以2小时内饲料吃完为标准:考虑到鱼苗不同阶段对饵料的颗粒大小有不同的适口性,试验前期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中后期改投大黄鱼、鲈鱼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3%。
(2)水质管理:放养鱼苗前期,由于投饵量少,水质比较稳定。中后期,随着水温升高,投饵量加大,必然导致池水中代谢产物增多,细菌滋长繁盛,因此每月一次定期使用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以达到改良水质环境的效果。
(3)病害防治:根据水质、鱼体活动等情况,定期投喂拌有大蒜素的药饵,增强鱼体抗病力。由于预防措施到位,本试验养殖过程中无鱼病发生。
二、结果
为更好地了解黑鲷在淡水池塘中的生长情况,定期随机用夹网起捕数条黑鲷,并测定其体重、体长、体高。具体记录如表1:
表1黑鲷平均体重、体高、体长随养殖日期的变化
时间(月.日)4.126.36.207.138.159.611.7
平均体重(克)205060125197220320
平均体高3.65.25.4788.39.5
平均体长9.512.814.819222325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6月至11月黑鲷有一个快速生长期。
截至2005年11月7日,共捕获黑鲷成鱼1240尾,平均体长25厘米,平均体重320克,最大个体体长达到27厘米,体重达到450克,产量397千克。
三、讨论
1.黑鲷在余姚进行淡水养殖是可行的。本试验采用低密度养殖,鱼体生长正常,全过程无疾病发生,有彳艮好的快速生长期。据资料介绍,在江苏、浙江沿海,1龄苗种经越冬期,于翌年4月放养,密度3000~9000尾/公顷,初始尾重约100克,到10~11月收获,体重300~400克;当年鱼种6月下旬放养,放养密度为4500~15000尾/公顷,初始尾重2~6克,到10~11月收获,体重100克左右。试验在淡水池塘中进行低密度养殖,鱼苗初始尾重为20克左右,到11月初起捕,体重达320克左右,比较数据发现黑鲷在淡水中的生长速度正常。
2.应选择大规格苗种进行养殖。试验中商品负规格不大,平均仅320克左右,未达到上市规格,主要可能是苗种规格偏小。应选择50~100克规格的苗种进行放养,至年底就可达到商品规格。除此之外可推迟起捕时间,到12月份或水温降至10℃以下时再起捕,适当延长黑鲷的生长期,以提高商品鱼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