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库银鱼移植增殖技术(7)
发布时间:2006-08-29 来源:中国水产网
摘要:3.确定禁渔区、禁渔期:在渔业水域内划定5%~10%的水域或更大的水域作为常年禁捕区,作为银鱼生长,繁衍生息的安全场所,以保护一部分银鱼不断地为银鱼种群提供补充群体、增殖资源。 同时,要确定银鱼的禁捕
3.确定禁渔区、禁渔期:在渔业水域内划定5%~10%的水域或更大的水域作为常年禁捕区,作为银鱼生长,繁衍生息的安全场所,以保护一部分银鱼不断地为银鱼种群提供补充群体、增殖资源。
同时,要确定银鱼的禁捕期,根据银鱼的不同种类、不同的产卵期,分别确定。太湖新银鱼的春群应是3~5月,秋群应是10~11月;而大银鱼则应是12月下旬至翌年3月底为禁捕期。这样,与银鱼的生态习性相吻合,确保了产卵亲鱼的繁殖、大量增殖的补充群体,保证其增殖潜力,可获得更大幅度的增效。
4.调整移植银鱼水域中的鱼类种群结构
在银鱼移植的水域中,适当减少鲢鳙鱼的投放量,增加一些与银鱼不相互竞争食物的草食性鱼类;同时,要清除和抑制小野杂鱼和凶猛鱼类。小野杂鱼虽然个体小,但与银鱼争夺空间、饵料,特别是池沼公鱼,会互相残食,所以在移植银鱼水域中,最好不要同时移植池沼公鱼。凶猛性鱼类,主要是鱼白类,马口类和鱼感鱼,它们繁殖力强,活动空间为中上层,主食小野杂鱼、虾,与移植银鱼相矛盾,所以要加强清除。
5.确定合理的银鱼资源留存量:向水域中移植银鱼成功之后,要进行银鱼在水域中的分布、生长、食性及繁殖习性等方面的跟踪调查研究,进行繁殖评估,以确定其合理的捕捞量及其留存量。由于移植银鱼的历史还不长,对于不同类型水域移植银鱼资源形成后,其捕捞量的具体确定,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正常放养鲢鳙鱼的水域中,在资源自然增殖的情况下,每亩水面可产银鱼2千克左右;对于放养鲢鳙鱼种的不足,或没有放养鲢鳙鱼的水域中,每亩可产银鱼5~7千克左右,有些水域,如天津北塘水库,在鲢鳙鱼等养殖鱼类产量维持较高水平,平均每亩38千克左右的情况下,1992年大银鱼亩产仍达2.5千克;河南白龟山水库多年太湖新银鱼每亩产量在1.4千克。规定捕捞量,主要是为了保证留有足够的库存量,既保证有足够的产卵亲鱼,同时又能获得较高的鱼产量。鉴于目前银鱼移植历史不长,银鱼留存量仍参照湖库养鱼的实践经验,留有一定的种数量,太湖留存量为估计资源总量的27%,云南滇池为10%左右。
6.实行人工增殖放流,增加补充群体数量:为了确保水域中补充群体的数量,除了保证合理的库留量以外,适时地捕捞性成熟亲鱼,进行采卵、授精获得受精卵,直接投放原水域,或人工孵出的仔鱼后,再投放入原水域,以补充和防止自然产卵量的不足,增加补充群体数量,有利于银鱼的资源增殖。
7.加强渔政管理,确保移植增殖效果
加强渔政管理,是移植增殖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
(1)在移植增殖银鱼之前,要作好选点工作,选择湖区、库区社会、经济、生产秩序稳定的地区进行。
(2)要建立、完善渔政管理队伍,加强渔政管理工作,贯彻《渔业法》,防止偷、抢、炸、毒鱼事件的发生。
(3)跨界水域或联合体、股份制企业,要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管理办法和制度。
(4)制定银鱼资源增殖、繁殖保护实施办法,确定合理的捕捞量、留存量,确定银鱼的禁渔区、禁渔期和渔具、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