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苗种繁育技术(2)
发布时间:2006-07-27 来源:中国水产网
摘要:孵化后3周~4周左右,鱼体加宽加厚,基本完成了外形和内部结构的变态,进入稚鱼阶段。随着色素的发育组合,体色也由黑色转为类似荧光的花斑,鱼苗由“黑苗”变为“花苗”,此时开始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卤虫无节幼体的
孵化后3周~4周左右,鱼体加宽加厚,基本完成了外形和内部结构的变态,进入稚鱼阶段。随着色素的发育组合,体色也由黑色转为类似荧光的花斑,鱼苗由“黑苗”变为“花苗”,此时开始逐渐减少直至停止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全部改投配合饵料。第5周,其外形已基本接近成鱼,即进入幼鱼阶段,继续培养达到商品苗出池。
在稚、幼鱼培育阶段,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育苗密度,最终达到5厘米商品苗的密度在1000尾/立方米以下,同时调整饵料粒径,由开始驯化时的250微米~400微米到后期的0.8毫米~1.0毫米,这个过程中鱼苗体力逐渐增强,充气也由波浪状调至轻微沸腾状,换水量也要相应增加到15倍/天~20倍/天。
三、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
大菱鲆苗种培育过程中需要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作为开口和前期饵料,而这两种生物饵料又都缺乏鱼苗发育前期必需的EPA、DHA等营养成分,所以在投喂之前必须对其进行营养强化,这对大菱鲆鱼苗成活率特别是原色率的提高很有好处。
四、用水的处理
我们对育苗用水比较小心,开鳔前用水更为严格。一般储存严冬季节纳入的海水,由沙滤井过滤后提入沉淀池,沉淀一周再经沙滤池和脱脂棉过滤后才用于大菱鲆受精卵的孵化和“红苗”的培育。以后的用水也都经过三次过滤和一次沉淀,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水质洁净,隔离掉了有机杂质和原生动物,我们认为这是大菱鲆苗种培育较重要的环节。
五、疾病的预防
除了严格处理用水,杜绝原生动物的感染,防止菌类的感染对疾病预防也是很关键的,因为整个培苗过程中都不断地换水,如果在培育池中直接施药对药物浓度很难掌握,为准确用药、防止用药事故,我们在沉淀池中每提满一池水沉淀3天后施用氧氟沙星2ppm或氟苯尼考1.5ppm消毒,再引入育苗室和饵料室使用。池水用完后将池子清刷干净,重新提水施药,可保持培苗用水中药物浓度的稳定,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