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有机物入池,在不同的元素组合下会衍生出不同的单位蛋白。该蛋白养源会顺向或逆行于水中植物的忍受度来显化。适者生存,不适者就会出现亡故与转变,可见滇池的蓝藻源自于水体中有机物在元素衍化后所转出单位蛋白。换句话说,就蓝藻而言,哪一种元素与pH值所衍生的食物链是固定的,哪一种食物链转出的生物链也是固定的,蓝藻来自于食物链与生物链,食物链来自于湖中元素与有机物的衍化。可见蓝藻的生存与成长需要元素供给食物链的养源,也就是说湖中元素是生成蓝藻的根本因素。
现有的蓝藻水华治理技术与存在的问题
滇池蓝藻污染治理技术,目前所使用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物理机械法、养鱼法、种草法、生态修复法。这些方法在滇池中围栏小面积治理蓝藻是有效可行的,但也存在着只能去除水体中蓝藻,却不能去除生成蓝藻的根本养源。这就是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是“斩草”,未能“除根”。滇池现有的蓝藻污染治理技术存在如下缺陷:一、现有的蓝藻污染治理技术只是暂时去除了湖中的蓝藻,却不能去除水体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即是由湖中元素所转出的养源。只要湖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存在,它会卷土重来,再次造成蓝藻污染。
二、水体中与湖底淤泥生成蓝藻的基本养源未能去除,那么它会因风浪流动的特性重新带来养源,这样湖水也会因养源与元素再度结合重新衍化,形成蓝藻的二次污染,亦如韭菜割了一茬又会生一茬。
三、现有的蓝藻治理技术,只能在滇池局部小面积中实施,不能在全湖中实施治理。
四、滇池目前治理蓝藻污染的方法,只是取得了一些治理试验数据及治理试验阶段性的初步成果,却不能根治蓝藻污染,滇池蓝藻污染仍然严重。
物理的机构法是可以根治滇池蓝藻污染,但这种方法是要将滇池全湖淤泥全部挖走。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在滇池实施。如要实施,那么就需要上百亿元的巨额资金。此前,武汉东湖中的一个水果湖,面积只有0.14平方公里,挖走全部淤泥花费2000万元。由此可见,物理的机械法治污在滇池也是不能使用的方法。
元素与生态修复因子互动治理蓝藻污染
已知生成蓝藻的原因是基本养源,又知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元素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只要去除了蓝藻的基本养源,就能根治蓝藻污染。笔者在研究元素与藻相互动的形成机制中,破解了武汉东湖蓝藻水华消失之迷。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东湖发生了严重的蓝藻水华污染,可是此后30年来,东湖再未发生蓝藻水华。未经治理蓝藻自然消失,成了一个不解之迷。生物科学研究者对东湖蓝藻水华消失的原因有许多议论及见解。有的说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可是在其它湖泊,如太湖、滇池、千岛湖、巢湖蓝藻水华照样在发生,并未中止。有的说是由于东湖富营养化加剧,水质肥得连蓝藻都不能形成水华,可是东湖水质数据不能支持这一观点。有人用鲢鳙鱼的大量放养来解释蓝藻水华消失,并认为大量放养鲢鳙鱼是蓝藻水华消失的决定性因素,可是太湖、滇池采用大量放养鲢鳙鱼,也只是去除了水体中部分蓝藻。原因何在呢?前述议论只是客观地诠释了蓝藻水华会消失的外因。大量放养鲢鳙鱼去除蓝藻,实验也只是去除了水体中蓝藻,而未能去除生成蓝藻的根本养源。要知道,生成蓝藻的养源未能去除,当水体中与湖底淤泥的根本养源还存在着,就会再度与湖中有机蛋白结合衍化后,重新造成蓝藻污染。由此可见,东湖蓝藻水华消失的原因不是气候变化,不是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不是用鲢鳙鱼的大量放养来食蓝藻。那么东湖蓝藻水华是怎样消失的呢?这就是大量有机物入湖与生化污染(当然不是生化武器污染),使该水域生成蓝藻的根本养源元素消失,该水域自动转变食物链,再衍生另一品种生物,这才是东湖蓝藻水华消失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