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度。雏雉的保温期在南方一般为28至30天。保温是育雏成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雏雉出壳后个体很小,特别怕冷。但从15日龄开始,由于体温调节机能逐渐完善(比家鸡体温调节机能完善早),又逐渐变得怕热。因此到20日龄左右,对高温开始变得敏感起来。在对雏山鸡温度的调节上应特别小心,具有与家鸡不同的特点。故饲养雏鸡首先必须掌握好温度使雏雉过好温度关。尤其是在气温发生突变的情况下,更要倍加小心。28-30日龄即可脱温。
(2) 湿度。山鸡育雏期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在20日龄前应为70%,以后逐渐降至60%左右。
(3) 通风。育雏期在南方,多处于霉雨季节,相对湿度本来就较高,加上为了保温,常常关门,闭窗,使通风被降到最低限度。在保温的同时,必须处理好通风问题通常检验舍内空气是否达标的简易办法,是以人在育雏舍中1-3分钟,眼和鼻粘膜无刺激性无不适感觉为度。
(4) 密度。雏雉饲养密度应适当,认为箱式育雏时,10日龄内100只/平方米,11-20日龄转入层叠式育雏器,此时70-60只/平方米,21-30日龄40-30只每平方米;而网上平面育雏时(单层单体笼式育雏),1-10日龄每平方米70只,11-20日龄每平方米50只,21-30日龄每平方米25-30只,31-40日龄每平方米15-10只。
(5) 开水、开食和饲料。雏出壳后待绒毛一干,就应尽早移入育雏室让它们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后便可开食,饮料一开始即可喂全价配合饲料(粉料);喂水的方法,最好用圆形塔式饮水器(水温在7日龄内为35℃)。开水后1小时内即可开食,喂料的方法,2周龄内先将饮料撒在抛弃纸上喂,以后逐渐改用食槽(可用山字形食槽)。2周龄后可改在栅栏外或笼外伸出头于笼外(或栅栏外)吊挂的食槽和水槽中采食或饮水。另配一砂粒槽,让其自由选食,以适应肌胃消化特点,增强雏雉消化能力。
(6) 分群饲养。接雏时,按雏雉体质强弱分别组群,避免强欺弱的现象发发。
(7) 槽位。雏雉的槽位分为食槽槽位和水槽槽位。山鸡与家鸡一样,其料糟蹋和水槽都必须充足并均匀放置,定时清洗,保持清洁。
(8) 光照。在山鸡的光照问题上,应比家鸡要求更高,无论开或关灯都不能让山鸡感觉出来,否则会引起强烈反应。困此开灯应在每天黄昏来到之前1小时左右,关灯应逐个 灯泡关熄,间隔3-5分钟。光照颜色(灯的颜色)日光灯或白炽灯均可,绿灯更好。
(9) 防止啄癖。雏雉常于5日龄开始发生啄癖,以啄肛和吸啄羽为主。山鸡出现啄癖的原因很多,有饲养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如饲料中动物性蛋白不足及缺乏某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维生素、微量元素给量不足,饲养密度大,光照过强,高温潮湿等。山鸡从育雏期开始防止啄癖的综合措施分述如下:
① 断喙。在雏雉15-20日龄及7-8周龄时,进行两次断喙,切除上喙的前1/3。断喙前12小时,应服用维生素K,每公斤料约加2-2.5公斤,断喙后可饮电解质营养液。断喙时最好用断喙器。没有断喙器时,也可用锋利的剪刀,消毒后进行断喙,并用烙铁止血。
② 饮料营养要全面、充足、新鲜、拌匀。
③ 饲养密度不能过大,严格按标准控制饲养密度。
④ 有条件时给山鸡鼻孔穿上金属环即鼻环。鼻环对防止啄癖有较好效果,对采食等正常活动也无妨碍。
⑤ 实行公母分群饲养(成年后公母搭配要合理)。
⑥ 食、水槽槽位充足,饲料要充足,饮水不断。饮水中放少量食盐。饲料中加入石膏等。
⑦ 山鸡栏内另设砂砾槽,任山鸡自由啄食。
⑧ 光照宜采用弱光,运动场遮荫。
⑨ 温度要适宜,特别要在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
⑩ 对已啄伤或脱肛的山鸡,应及时隔离治疗。
(10) 按防疫程序防止疾病发生。雏雉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白痢、新城疫、出败、黑头病、球虫病等。其次也应防止马立克氏和法氏囊病的发生。
(11) 雏雉的生长发育情况。雏雉的生长发育情况。雏雉的生长发育情况前面已在有关内容谈及,这里补充一些雏雉的生长发育资料。
(12) 日常管理工作。
①饲养人员平时应注意观察雏雉的状态,如有异常,则检查温、湿度及营养等方面原因,并及时调整。
②尽量使室内温度保持稳定,温差在室内各处以不超过±2℃为佳。
③定时通风。
④供水不间断,喂料不限量。
⑤防止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每天清理一次粪便;撒在垫纸上的饲料,其残屑不能过夜,及时清除,垫纸每面只用一天,两面用后即处理掉;水槽(包括饮水器)、食槽夏季每天清洗一次(喷雾法)。
⑥定时开关灯,晚间严禁人员随意进出育雏舍,以确保雏雉充分休息
⑦在每天最后一次进千时,水槽中必须加满水。
⑧尽量保持育雏舍周围环境的安静,平时严禁育雏舍出现大的响声,及人的高声喊叫。也严禁猫狗的窜入,防止鼠、蛇害。
⑨如长途运输,雏雉可能出现严惩脱水,应在雏雉到达时于水中加5%的葡萄糖或用ORS补液(一种含有葡萄糖,K、Na等离子的补充液)饲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