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腹水综合征,又名“心衰竭综合征”或“高海拔”病;以腹部膨大,剖检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液体,心脏衰竭,心包积液以及肝脏、肾脏的病变为特征,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此病在高海拔地区发病较多,但现在即使是低海拔的南京地区发病也很普遍;该病不仅有较高的致死率,而且因降低了肉鸡的屠宰等级而影响饲养效益,对肉鸡生产的危害很大。由于它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复杂,一旦发病,很难控制,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针对病因,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减少腹水症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失。
1 发病原因
腹水症的病因很复杂,至今还来完全了解透彻。一般认为是在各种因子的作用下,鸡处于缺氧状态,为满足对机体的供氧,往往加快肺循环和心跳次数,其结果不仅引起肺压升高,同时也增加了右心室负担,长期这样,导致右心代偿性肥大而扩张、松弛至衰竭,结果全身血液回流受阻而郁积于外周血管内,致使腹腔内器官郁血、血压升高,血中液体从肝、肾、心等器官表面漏出,蓄积于腹腔,从而形成腹水症。引起腹水的常见原因如下:
1.1 遗传因素 长期以来,肉鸡的育种往往只注重生长速度,而忽视相应地改善其心肺功能,以致心肺功能不能适应机体旺盛的代谢要求,潜伏着心肺衰竭的发病倾向,易导致机体缺氧而引起腹水。
1.2 孵化因素 孵化后期孵化箱内缺氧,引起鸡胚肺脏的病理性损伤而影响肺部气体交换。肉仔鸡早期(3日龄)发生腹水症可能与此密切相关。
1.3 饲料的营养因素 部分饲养者过分追求料肉比和生长速度,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颗粒饲料,有的甚至添加油脂,且不加限饲,使鸡耗氧增多而导致相对缺氧;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必须氨基酸缺乏,不能满足肉鸡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也易引起腹水。
1.4 环境因素 在严寒的冬季,常为保温忽视通风,鸡舍内空气污浊,含氧量下降,积聚过量的NH3、H2S、CO2等有害气体,使鸡的肺脏造成损伤,影响肺部气体交换而缺氧。另外,鸡舍内湿度大,鸡群密度不适宜等原因,也易引起腹水。
1.5 其它原因 鸡患有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白痢、曲霉菌病等;饲料霉变、食盐中毒、菜籽饼中毒、药物中毒等;这些可引起鸡心、肺、肝、肾的损伤,也常是腹水的诱因。
2 诊断要点
该病多发生于速生型肉鸡,如AA鸡、艾维茵等,公鸡发病多于母鸡;最早发病于3日龄的肉雏鸡,但以3~5周龄时多发,病程一般7~14d,死亡高峰为5~7周龄;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季的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50%。病初症状不明显,病鸡精神沉郁,羽毛粗乱,食欲下降,肛门周围有稀粪粘污,常有呼吸困难,3~5d后腹部膨大,腹部皮肤薄而发亮,触诊有波动感;病鸡常腹部着地,呈“企鹅状”。剖检死鸡可见腹腔有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少的有50~100m1,多的500ml以上,腹水中常有纤维蛋白凝块,呈“果冻样”;心包积液,右心明显扩张,,心肌松驰;肝脏常郁血、肿大或萎缩,表面常有一层白色或浅黄色薄膜,易剥落;肾肿大、郁血,有的有尿酸盐沉积,胸肌、腿肌有不同程度的郁血。
3 防制措施
有人报道,鸡出现腹水症状后,采用腹腔抽液,口服抗菌素,利尿剂以及中成药等进行治疗。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疗效不佳。出现典型症状的鸡多以死亡告终,症状较轻的即使能耐过,也因屠宰等级降低而失去饲养价值。因此,对此病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只有针对病因,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该病。
3.1 肉鸡育种时,在注重生长速度的同时,要努力改善鸡心、肺、肝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坚决淘汰有腹水倾向的种鸡,培养出对腹水症有耐受力的家禽新品系,从根本上解决肉鸡腹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