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冬季养鸡要高产环境控制是关键

发布时间:2008-02-03  来源:河北农民日报
摘要: 冬季外界气温很低,禽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使禽舍环境控制存在一定难度。当禽舍内环境污染浓度较低时,家禽机体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异常反应,容易被管理人员忽视。但长期在低浓度污染的环境中,家禽会逐渐受到危害,当多种不利因素同时存在时,可能导致家禽感染细菌、病毒
 冬季外界气温很低,禽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使禽舍环境控制存在一定难度。当禽舍内环境污染浓度较低时,家禽机体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异常反应,容易被管理人员忽视。但长期在低浓度污染的环境中,家禽会逐渐受到危害,当多种不利因素同时存在时,可能导致家禽感染细菌、病毒而出现疫情。为此,控制好舍内环境成为冬季养禽高产的关键。笔者在此建议养殖户从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卫生五方面入手,按照要求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养殖效益稳步提高。

  一、温度

  1、温度影响生殖: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动物的性活动,温度过高会降低家禽的繁殖性能。高温会使家禽精液质量下降,射精量减少,使活精子数与精子总数的比例降低。低温延长成公鸡精子生成的时间。温度过高、过低还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
  2、温度影响生长、肥育和产蛋:温度过高过低都对家禽的生长、产蛋和饲料利用不利。雏鸡生长的最适温度随日龄的增加而下降,1-7日龄32℃,8-14日龄29℃,15-21日龄26-28℃,22-28日龄24-21℃,温度过高导致鸡的生长迟缓,死亡率增加,温度过低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肉用仔鸡以21℃时的生产性能最高,但温度变化过大对肉用仔鸡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未见有益;火鸡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6~21.1℃。商品蛋鸡在温度为10~36℃环境中,产蛋量较两者平均的23℃恒温高,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13~23℃,也有人主张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25~30℃,低温对产蛋量的影响报道不一致,一般认为持续在7℃以下对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有不良影响。普遍认为温度变化在15~30℃能保持较高的产蛋量。

  3、温度影响家禽健康:冷热应激可使机体的抵抗力减弱,从而使一些非病原性微生物引起疾病。直接致病因素:冷热应激可引起家禽胃肠炎、下痢、冻伤、支气管炎、肺炎、肾炎等,使小鸡对沙门氏杆菌的抗病力下降,雏禽容易发生消化不良,低温较有利于禽流感、新城疫病毒的存活,增加家禽感染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几率。家禽冬季舍饲期间拥挤,易使气源传播的呼吸道病暴发流行,皮肤病和外寄生虫病亦易蔓延,天气寒冷家禽必须增加采食量以维持热平衡,如果饲料供应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和抵抗力下降。在生命早期,冷应激和热应激都会降低雏禽获得抗体的能力,降低血清中初乳免疫球蛋白的水平。

  二、空气

  1、氨气:家禽粪便中的尿酸和未消化的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氨气,可以直接危害家禽的呼吸道,在氨气浓度较高的条件下,会引起家禽免疫机能下降。鸡对氨特别敏感,氨对鸡产蛋性能有严重的影响,当禽舍内氨气的浓度大于每升20毫克时,在这种环境中饲养6周的鸡或者火鸡,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而且鸡对新城疫病毒更易感。冬季养禽场为了保温取暖,常紧闭门、窗(特别是夜间),舍内通风换气不良造成氨大量滞留,对家禽造成危害。因此,有的国家规定鸡舍中氨的最高浓度为每升20毫克。

  2、一氧化碳:冬季在密闭式禽舍内生火取暖时,如煤炭燃烧不完全,特别是在夜间,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对神经、血液系统具有毒害作用。

  3、微生物:禽舍内空气的致病性微生物是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元凶。致病性微生物主要是通过3种方式传播疫病:一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尘埃微粒上传播疫病;二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在禽鼻腔和咽喉,通过咳嗽和打喷嚏形成飞沫污染禽舍空气引起疫病的传播;三是病原性微生物附着于气溶胶中传播。

  4、微粒:禽舍内的微粒,一部分由舍外进入,一部分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产生。微粒降落在禽机体上,可以与皮脂腺的分泌物、细毛、皮屑、微生物等混合在一起,粘结在皮肤上,使皮肤发痒,甚至发炎,使皮肤干燥脆弱,易遭损伤和破裂。大量的微粒被家禽吸人呼吸道,引起气管炎和肺炎。如果舍内空气湿度较大,微粒可吸收空气中的水汽和部分氨形成混合微粒,如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可使黏膜受刺激,引起黏膜损伤,微粒越小,危害性越大。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