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猪群都可能是一个病原性细菌和病毒的复合体,当猪处于应激状态时,就可能发生疾病。不同猪群病原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每个猪群的机体免疫水平或保护性抗体的滴度也各不相同,这取决于该猪群对病原体的接触程度和免疫程序。
建立一个良好的引种程序并严格执行,对于种猪场是极其重要的。而完善的、贯彻始终的管理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引进种猪潜在的生产性能,并给后续的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引种后种猪的隔离与适应的目的是:
(1)维持原有猪群的健康状态。
(2)让新引进的种猪适应存在于本场的病原体,生产流程和管理。
(3)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猪只的死亡风险。
二、为了防止破坏原有猪群的健康,引种与隔离适应时应注意的事项:
1、从一具有相同或更高的健康水平的猪群引种。
2、尽可能减少应激,因为应激会使猪只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
3、隔离新引进的种猪,可减少未知病原侵入的危险。
4、在隔离与适应阶段,注意观察所有猪只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病,必须马上给予药物治疗,治疗不少于3天。如果怀疑是严重的新的疾病(在原有猪群中未曾发现过),需作进一步诊断。
三、引种前,兽医应十分了解对方猪群的健康状况,以制定一个确实可行的隔离与适应程序-运猪前的检查。
四、隔 离
隔离时间至少2周(理想的应为4周)。
隔离舍应采取“全进全出”管理方式,两批引种间应彻底冲洗消毒,并保持干燥。隔离舍距原有猪群至少应100米。
△ 距离原有猪舍远,有利于减少潜在病原通过空气传播的危险。
△ 如果引进的种猪无法完全隔离,应把它们饲养在经高压冲洗、消毒过的空栏内,并尽可能远离原有猪群。
隔离舍应具有加药器、防鸟网和防鼠措施。
引种后的第一周内,应加强管理,供给足够的新鲜饲料和抗应激的药物。
△ 建议在饲料添加除病杀1000ppm或饮水强力拜固舒。
△ 种猪到达3至5天后,所有的猪只都应按与原有猪群相同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 基本免疫
第一类: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的、或对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的。
(1)口蹄疫:1次
(2)猪瘟:1次
(3)伪狂犬:1次
(4)乙脑:2次,间隔3周
(5)细小病毒:180,200日龄各一次
□ 免疫、治疗针头规格:16×45,或16×38
第二类:常在的、对生产危害不太严重的。
——喘气病(MPS):新种猪无MPS,到达后即免疫
——猪肺疫、如需要,2次,间隔3周
——猪丹毒:到达后即免疫
——大肠杆菌(E.coli):后备母猪产前5周、3周各免疫1次,或接触原猪场仔猪或母猪的粪便,3次/周。
——钩端螺旋体(Lepto.):到达后即免疫
——传染性胸膜肺炎:到达后即免疫
——链球菌(Strep):到达后即免疫
第三类:如果附近地区存在下列一些疾病,那么应考虑免疫:
——萎缩性鼻炎(AR):到达后即免疫。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隔离期免疫阴性母猪或在到达后,马上让其接触原猪场断奶仔猪的粪便。
——蓝耳病(PRRS):如果新种猪PRRS血清学阴性,在适应期尽早让其与原场6-12周龄的仔猪接触或在配种6-8周前,主动接触蓝耳病病猪。
□ 如果在隔离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则进行下一步程序。
五、适 应
适应:就是让新引进的种猪在一控制的环境中,与已存在的病原接触,使猪只对这些病原产生免疫 力,而又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理想的适应程序也应在隔离舍进行。如果把高度健康的后备母猪和公猪(如无喘气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蓝耳病、伪狂犬、萎缩性鼻炎)直接饲养在一个有病原存在、而且病原活跃的猪群中,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引种后种猪的隔离与适应
发布时间:2008-11-11 来源:李庆海 郑鸿伟
摘要:每个猪群都可能是一个病原性细菌和病毒的复合体,当猪处于应激状态时,就可能发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