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新闻网讯一个月前,从江苏淮安、浙江桐庐、江西吉安、安徽黄山等地赶到扬州的蜂农,散布在仪征、江都油菜花密集的田地上,“放养”着他们的蜜蜂。扬州,只是他们追花的一个“落脚点”。
近日,记者跟随扬州严氏养蜂场的“掌门人”,走访了几家外地在扬的养蜂场,揭开了养蜂人职业的神秘“面纱”。
一年有9个月在外地
18日早晨,刘集镇散布着油菜的田野上,杜志平和老伴吴水妹已早早起来,心里牵挂着帐篷外的60多箱蜜蜂。养蜂25年来,杜志平已习惯早早起床。日子很单调,唯一可以为他们解闷的就是一条黄狗。
杜志平和老伴都年近60,只能喂养60多箱蜜蜂,和他同来的浙江桐庐老乡,大多养了100箱以上。“要到处跑,家伙都搬不走”,杜志平叹了口气。长年迁徙,家,也成了一个暂时歇脚的地方。不过,家乡温馨的老房、熟悉的面孔,还是让杜志平牵肠挂肚。
“今年洋槐花开得要比去年迟几天。”杜志平掐指计算着,“28日左右洋槐花就开了。”他和老伴是3月中旬来扬州的,洋槐花期一过,他们就得奔赴吉林,那里的椴树蜜刚好开采。
江苏、河南、青海、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有花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年有9个月在全国各地漂泊,11月,带着忙碌的蜜蜂回家休养生息,等待着次年春天的来临。这段时间是杜志平最轻松的时候,但他还是闲不下来,喂养60多箱蜜蜂也够他忙上半天了。
整天围着蜜蜂打转
也有不“挪窝”的养蜂人,常年呆在一个地方,花少,蜜源就少,迁徙蜂群的蜂蜜产量是固定蜂群的三倍以上。江苏东台的杜桂荣呆在刘集镇,已有3年没有“挪窝”。杜桂荣夫妻养了130箱蜜蜂,因为常驻这里,扬州的花期一过,130箱蜜蜂的口粮就只能用白糖水供应,一年消耗白糖数吨。
吴水妹在每个蜂箱里放了一块木框的平板,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蜂房,这就是“王台”(培育蜂王的屋子)。吴水妹每天都需要“移虫”,即把蜂王巢室的幼虫用小勺移到“王台”;“移虫”72小时后,把“王台”取出,用镊子从蜂房里夹出幼虫,蜂房里就只剩下蜂王浆,淡黄色。一个蜂箱每天产出的蜂王浆不到10克,吴水妹用一个特制的小勺一房一房地舀出来。取下半斤蜂王浆,要花上半天工夫。
“移虫”、取蜂王浆、取蜜……吴水妹说,整天就围着这些蜜蜂转。帐篷里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主要看天气预报,“得及时了解天气,花开花谢都与天气有关。”杜志平说,再下一场雨,附近的油菜花就无蜜可采了。
卖蜜时,最开心
大雨过后,草地上就会出现一些癞蛤蟆,它们会呆在蜂箱出口,蜜蜂出入时就会被它一口吞掉。晚上一旦听到响动,杜志平就得拿着手电筒,往蜂箱照去,赶走这些癞蛤蟆。
赶走或消灭蜜蜂的天敌,是养蜂人的工作之一。癞蛤蟆、蚂蚁、蟑螂、老鼠、胡蜂都威胁着蜜蜂的生存。杜志平说,养蜂的学问,就是在一年年的实践摸索中丰富起来的。
严氏养蜂场的“掌门人”告诉记者,采集1公斤花蜜,工蜂需要来回飞行50万次-60万次,而生产1克的蜂蜜,工蜂要采集约1500—1600朵花的花蜜。如果蜜蜂在离开蜂巢1公里的地方采蜜,“生产”1公斤的蜂蜜需飞行36万-45万公里,等于绕地球8.5—1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