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当前禽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及其控制对策(2)

发布时间:2008-08-12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摘要: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发病率日渐上升,危害日趋严重,其中最多的是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症,饲料及药物中毒等。在规模化养禽条件下,有时由于饲料配制失当或储存过久,

  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发病率日渐上升,危害日趋严重,其中最多的是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缺乏症,饲料及药物中毒等。在规模化养禽条件下,有时由于饲料配制失当或储存过久,营养损失,常易引起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症。饲料及饮水受霉菌毒素或农药化肥、化工废弃物等污染易引起中毒性疾病,某些药物长期大量给药,如痢特灵、喹乙醇等也易引起积蓄性中毒。这些营养代谢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发生日益突出,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应该重视这一类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禽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病原体不断增多和变异。很明显,新病的产生,就是由于出现了新的病原体或者某些病原体发生变异,如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鸭病肝等就出现了不少变异毒株。这样,原来有效的疫苗,现在变得无效或效果不佳。
  细菌性病原体其耐药体不断产生。这种情况,近年来相当普遍,而且十分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不少养禽户滥用抗菌药物关系极大。此外,不少饲料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也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并且还给人畜(禽)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产生毒害作用。再有长期使用抗菌素,会使畜禽的免疫力大为削弱,并且使动物体内成为一个有高浓度药物成分的环境,病原体在那里生存,因受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繁衍成新的病原体。
  由于畜禽体内的免疫能力的削弱,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及新的病原体的出现,故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过去用之有效的药物,现在用则不灵了。
  缺乏综合性的防疫措施。不少养禽户有一种片面思想,认为只要对禽群进行预防接种,就万事大吉,对其防疫措施则很不注意,特别是对于禽场、禽舍、禽身等消毒工作更不重视。其实消毒工作,在某种场合下,比接种疫苗更加重要,众所周知,经过饲养多年的禽场,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是非常普遍的,有的甚至很严重。加上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恶劣,如果有应激频频发生,就会严重扰乱家禽的生理机能,大大降低家禽抵抗力,这样一群衰弱的缺乏强抵抗力的家禽,在病原微生物的包围下,哪有不患病之理!
  此外,由于家禽生理解剖结构特殊,在生产实践中,家禽的疫病远比家畜多。
  1.家禽的胸腔与腹腔之间没有横隔膜隔开,故胸腔感染容易传到腹腔,腹腔感染也会传到胸腔。
  2.家禽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只有散在淋巴组织,没有哺乳动物那样完善的淋巴结,故家禽的淋巴屏障功能较差,病原体容易进入体内,并易在体内扩散。
  3.家禽的生殖孔与排泄孔都开口于泄殖腔,产生的蛋容易被粪便(含有病原体)污染。
  4.由于家禽没有胎盘的屏障作用,禽蛋形成过程中,体内的病原体容易进入蛋中。
  控制当前禽病的主要对策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配套的防疫卫生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发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养禽业继续稳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保证。强调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虽然早就提出了,但至目前为止,不少养禽人员,特别是农村的专业户,对此认识并不那么清楚,重视和执行都很不够。相反,他们对于治疗却很重视,每当发现一两只死病禽,就紧张得不得了,到处寻找药物治疗。虽然对疫病的控制(包括防和治),每个方面都不可忽视,但在对疫病的控制中,毕竟有主有次。可以这样说,能够把疫病消灭在禽场之外,使其不能感染禽群,乃是控制疫病的上策;如能坚持防疫注射,增强动物抗病力和消灭禽场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使家禽不得病,这是控制禽病的中策;而疫病一旦发生,再去治疗,则是控制疫病之下策。因为此时不管采取多么及时有力的措施,造成的损失及花去的财力、精力都是不可挽回的。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家禽防疫中的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首先应该明确,家禽防疫对象是群体而不是个体。故家禽防疫的着眼点应该使整个群体具有较高的生产水平,为此,某些情况下,淘汰一些残次病禽,消除隐患是值得的。其次,当疫病发生时,一般情况下应进行紧急接种,不要认为由于进行紧急接种有加重危重病禽死亡的危险而不进行紧急接种,须知禽群患病时不可能所有禽只都同时感染得病,肯定是有先有后的。尽管紧急接种,有时可能会加速一些危重病例的死亡,但能及时挽救未感染得病的大多数,是非常值得的。在生产实践中还发现,对感染发病初期的家禽,紧急接种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