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鸡法氏囊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发布时间:2007-12-14  来源:河北农民日报
摘要: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理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使鸡只死亡、淘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理的病毒性传染病,因该病在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之为甘保罗病(gumborodisease)。该病的危害不仅使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一、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突然发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典型发病鸡群的死亡曲线呈尖峰式。病初可见个别鸡突然发病,精神不振,1~2天内可波及全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闭目打盹,腹泻,排出白色稀粪或蛋清样稀粪,内含有细石灰渣样物,干涸后呈石灰样,肛门周围羽毛污染严重;畏寒、挤堆,严重者垂头、伏地,严重脱水,极度虚弱,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或消失,后期体温下降。发病后1~2天病鸡死亡率明显增多且呈直线上升,5~7天达到死亡高峰,其后迅速下降。

  二、剖检变化

  病死鸡严重脱水,胸肌和腿肌常见刷状或线状出血,肾脏肿大,呈花斑肾,并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的变化最为明显,感染后4~6天法氏囊肿大,可见出血或有淡黄色的胶冻样渗出液,感染后7~10天法氏囊萎缩。变异毒株只引起法氏囊迅速萎缩,超强毒株引起法氏囊严重出血、瘀血,呈“紫葡萄样”外观;肌胃和腺胃交界处常见出血点或出血斑。

  三、鉴别诊断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硒和VE缺乏症都出现肌肉出血,但缺硒和缺VE时无法氏囊病变,饲料中补充硒和VE后,病症逐渐减轻或消失。

  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新城疫都有可能出现腺胃乳头及其它器官出血,但鸡新城疫病程长,有呼吸道和神经症状,无法氏囊特征性病理变化。

  3、鸡传染性贫血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鸡,病鸡骨髓黄染,翅膀或腹部皮下出血(又称蓝翅病),胸腺、法氏囊萎缩。

  4、发生住白细胞原虫病的鸡表现鸡冠苍白、精神沉郁、内脏器官和肾脏出血以及胸肌、心肌等部位有小白色结节或血肿,结肠上有小的囊肿。

  四、综合防制

  1、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鸡法氏囊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病毒可在鸡舍内较长时间存在,因此如何清除饲养环境中的法氏囊病毒成为控制本病的关键措施。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科学处理病死鸡、鸡粪等排泄物。加强日常消毒,所用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含碘制剂效果较好。

  2、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鸡群体质。做好日常饲养管理,给鸡群创造适宜的小环境,尽量减少应激,同时要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

  3、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制定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的疫情状况、饲养管理条件、疫苗毒株的特点、鸡群母源抗体水平等来决定。

  初免时间的确定:一种方法是用琼脂扩散试验(AGP)测定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水平,然后推算合适的首免日龄,如果阳性率低于80%,鸡群应在10~17日龄进行首免;若阳性率达80%~100%,在7~10日龄再采血测定一次,如阳性率低于50%,鸡群应在14~21日龄首免,若超过50%,鸡群应在17~24日龄首免。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种鸡的免疫情况确定初免时间,种鸡开产前和产蛋期注射过灭活疫苗的,其后代母源抗体一般比较高,雏鸡应在14~18日龄首免;种鸡没有注射灭活疫苗的,其后代母源抗体一般比较低或没有,雏鸡应在1~5日龄首免。

  参考免疫程序

  没有母源抗体或抗体水平低的鸡:

  1日龄低毒力疫苗雏可宁(A80)

  10日龄中等毒力疫苗法必妥(MB、228E、B87)

  18日龄中等毒力疫苗或中等偏强毒力疫苗法必妥(KS96)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