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免疫和扑杀相结合。2004年禽流感暴发之初,国际社会普遍对免疫政策持观望态度,一些国际组织和畜牧业发达国家甚至公开反对免疫政策。随着疫情的扩散和人感染病例的逐渐增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逐步认识到,疫苗免疫是控制禽流感疫情的有效手段,并共同倡导把疫苗免疫作为禽流感防控综合措施中的一部分。目前,越南、印度、蒙古、俄罗斯等多个染疫国都开始实行积极的免疫政策;欧盟业已允许法国和荷兰两国在高风险地区进行免疫接种;非洲多个国家也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免疫接种。事实证明,疫苗接种可有效阻止疫情发生蔓延,而扑杀病禽和高风险禽群则是消灭传染源、阻断疫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多数国家在采取免疫接种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政策后,既降低了防控成本,又有效阻止了疫情的扩散。
完善家禽扑杀补偿机制,做好生产恢复工作。对扑杀家禽进行适度赔偿,不仅有利于及时报告、发现和处置疫情,还有助于恢复生产。因此,畜牧业发达国家如欧盟一些成员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制定了完善的扑杀补偿机制和补偿评估机制。
改善养殖模式。鉴于小规模饲养场和农户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危点,一些国家和地区限制家禽散养,促进养禽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水平。如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立陶宛、匈牙利、捷克等国除执行严格的禽流感预防控制措施外,还特别要求在特定时期内全国禁止户外饲养家禽。
加强疫情调查监测和无疫认证。疫情监测是禽流感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即一面在高风险地区进行抽样检测,判断疫情发生的风险,提高疫情预警能力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针对性,一面对种禽场和规模化养殖厂做抽样检测,判断禽群感染状况,作为无疫区、无疫国的判断依据。由于调查监测工作做得深入细致,一些染疫国很快便被国际社会认可为无疫国,把贸易损失降到了最低。
区域性合作进一步加强
各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防控禽流感是一个国际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合作与协调,及时公开疫情信息,才能使全球的禽流感防控工作更加得力和有效。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政府已共同组织召开了20余次地区性和国际性会议,在禽流感防控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建立疫情通报和信息交流机制,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和经验共享,共同研究确定禽流感防控政策、扑杀政策、免疫政策、监测和防控规划建议等,有效提升了全球禽流感预警能力和防控能力,对各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国际组织和部分发达国家积极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资金、物资和技术援助。2005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禽流感国际会议,通过了一项总额10亿美元的抗击禽流感全球行动计划,旨在资助发展中国家的禽类疫苗接种及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禽流感筹资大会,筹到了19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疫情控制。中国政府以及欧盟、美国等都向有关染疫国提供了大量技术和物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中国家在疫情控制中遇到的困难。
各国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区域性合作,大大促进了区域性禽流感疫情的防控。西方七国集团、东盟、大湄公河次流域经济共同体、泛非国家共同体等多个区域性政府间组织,均已将禽流感防控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推动区域内各国加强协调努力,阻止禽流感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