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图片 农民学电脑 农业搜索 农药 网站地图

肉鸡转群后死亡的原因与预防

发布时间:2006-08-11  来源:
摘要:日龄与死亡率的关系。具调查统计资料表明,肉鸡转群后,由于日龄不同其死亡率也不同。一般情况下,1~25日龄平均死亡率为2.9%~3.1%;25~40日龄平均死亡率为3.3%~6.2%;40~56日龄平均死亡率为2.5%~2.9%。由此看来,肉鸡在30日

日龄与死亡率的关系。具调查统计资料表明,肉鸡转群后,由于日龄不同其死亡率也不同。一般情况下,1~25日龄平均死亡率为2.9%~3.1%;25~40日龄平均死亡率为3.3%~6.2%;40~56日龄平均死亡率为2.5%~2.9%。由此看来,肉鸡在30日龄以前(体重在1公斤左右时)死亡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30日龄后死亡率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死亡原因分析。转群前期主要是应激反应所至,后期主要是饲养环境条件不良而造成。

1.转群前期:即25日龄以前,由于育雏室面积小,有保温设备,温度好控制,管理细心,病菌很少繁殖滋生,发病率低,所以死亡率也低。

2.转群中期:即25~30日龄,由于此期仔鸡刚从育雏室转出,进行大面积饲养,饲养室很少加温甚至不加温,达不到25℃左右的适宜温度,再加之管理上不像前期那么精心而有所松懈,所以死亡率有所上升。

3.转群后期:即30日龄以后,随着鸡体的增长,抵抗疾病的能力有所增强,正常情况下死亡率有所降低。但是由于此时鸡舍的活动空间相对减少,鸡饮食量增多,排泄量和呼吸作用剧增,使舍内的环境条件急剧下降,如果此时管理跟不上,往往会造成鸡群疾病大发,使肉鸡的死亡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急剧上升,甚至造成全群覆灭,这就是有些养鸡户肉鸡转群后期死亡率高的真正原因。

预防措施:针对肉鸡饲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应采取以下饲养管理措施:

1.适当延长转群时间。随着肉鸡体重的增加,育雏室饲养密度加大,不转群必然影响肉鸡的生长。但如果此期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除育雏室内粪便,适当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延长到肉鸡20~30日龄再转群,这样即可大大避免转群应激对肉鸡的影响,大大降低肉鸡育雏期的死亡率。

2.加强转群管理。肉鸡转群时由于应激、温度条件改变等因素,常会引发多种疾病。如果此时根据鸡群的具体健康情况在饲料中间歇性地添加0.1%的氯霉素粉,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庆大霉素,则可有效地控制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发生,大大提高转群肉鸡的成活率。

3.强化后期管理。肉鸡生长后期,随着鸡体的增大,抗病能力有所增强,但是随着鸡体的增大,室内的环境条件管理难度也加大,有些饲用户就是在这最后时期疏忽管理而吃大亏。

所以,肉鸡饲养后期的饲养管理非但不能松懈,反而要加强,严格把好肉鸡饲养的最后一关。  

打印 责任编辑:农林

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