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许多奶农养的奶牛产奶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说牛奶的组成,然后讲讲影响牛奶稀稠的因素,最后再讲应采取的措施。
一、牛奶的组成
牛奶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据分析证实至少有100多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微量其他物质(如磷脂、维生素、酶、色素、气体、白细胞等)。乳大致可分为水和干物质(干物质还可分为脂肪和无脂固形物)。
正常的牛乳成分含量,基本是稳定的,但各成分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乳蛋白质,乳糖的变化较小。牛奶的检验就是根据奶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来定等定级的。牛奶组成中大部分是水分(86%—89%),干物质占11%~14%,牛奶的稀与稠主要与干物质的含量有关。而干物质又直接与组成他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的含量有关。
二、影响牛奶稀稠的因素
牛乳中脂肪和蛋白含量是牛奶最重要的两个质量指标。牛奶中脂肪和蛋白的增加,不仅增加了牛奶的稠度,提高了营养价值,而且提高了牛奶的收购标准,直接增加了养牛户的经济效益。
牛奶中脂肪和蛋白的含量,依牛种、品种、个体、泌乳月份、胎次和饲料种类及饲养水平、季节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乳中脂肪含量乳脂率是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蛋白质的含量则直接影响奶酪的产量。
(一)牛种和品种 每个牛种和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因而都具有自己固有的遗传特性和一定的经济有利性状,因而牛乳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个体 同一牛种或品种的不同个体,由于个体间遗传差异,即使在同样饲养环境条件下,产奶量、奶质量仍有很大差异,这也是选育工作的魅力所在。
(三)年龄、胎次和泌乳阶段 养牛实践表明,奶牛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长,所产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略有下降。泌乳前期奶量增加,乳脂率、无脂固形率都减少;泌乳后期奶量减少,乳脂率、无脂固形率都增加。
(四)饲料及饲养管理因素
1.奶牛日粮精料过多粗饲料严重不足。为了追求高产奶量,给产奶牛过多增加精饲料喂量,粗饲料不足,使瘤胃乙酸生产下降,乳脂率降低。牛瘤胃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中,只有乙酸除了作为能量来源外,同时可以作为牛乳脂肪合成的原料,而乙酸的来源是粗饲料中的纤维素,特别是干草。实践中,日粮中干草维持在1千克-2千克时,牛乳中的脂肪率将会降低0.3%—0.5%;最适宜的日粮应含有5千克干草。日粮中,若用秸秆代替40%的干草,可以大幅度降代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对提高乳脂率非常重要。当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降至40%以下时,乳脂率含量明显下降;粗饲料比例低于10%时,乳脂率含量降至2%以下(正常为4%)。
精饲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饲喂过多的精料将会改变瘤胃的消化过程,增加丙酸的形成,降低乙酸的含量,丙酸不能用于合成乳脂,因而导致乳脂率降低。建议产奶母牛每产1千克奶,精料不要超过300克。“以料换奶”的生产方式,不但造成精料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奶牛的繁殖,易引起癌胃酸中毒、瘤胃迟缓等的发生,降低养牛效益。
2.粗饲料品种单一,质量较差。据调查,农户实施全株带穗玉米青贮饲喂奶牛的不足20%;饲喂玉米秸秆青贮的农户约占30%;喂玉米秸、麦秸的农产占50%以上。绝大多数奶农没有种植牧草或红萝卜,奶牛的青饲料仅靠田间路边野生杂草,时断时有地供给。许多奶农给奶牛的日粮主要形式为“青贮+精料”或“麦秸+精料”的饲养模式。而且青贮料由于保管不善二次发酵发霉变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青贮料质量下降,奶牛采食量减少,因而影响了产奶量和奶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