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显著
中国乳品业正在进入资源和市场高度集中的过程。
作为中国乳品老大的上海光明,用了10多年的时间跻身世界乳业10强;而1999年创建的蒙牛公司,用短短3年时间销售额达到20亿元,跻身中国乳业前4强。中国乳品企业做强做大的速度在明显加快。
1998年,中国乳品行业排名前4位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为27%,2000年达到44%,2002年超过50%。
在中国这样一个生产和消费极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程度很低的市场里,规模大有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并有利于树立品牌忠诚度。因此,走规模化之路是各乳品厂商的唯一出路。
资本是企业做大的推助器。2002年,光明乳业、伊利股份、北京三元、蒙牛等乳品厂商都通过谋求上市、增发新股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寻求巨额资金支撑,并大手笔进行企业并购。例如上海光明去年挥师北上,在北京投资1.4亿元建立生产基地;而北京三元也不甘示弱,控股上海全佳;当然2002年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外来资本“新希望”在乳品业内大张旗鼓的圈地运动。刘永好率领新希望南征北战,大肆收购了杭州、青岛、长春等10家地方乳业企业。这些已经归属新希望麾下的中小企业年销售额加起来已达到10个亿。
在内资企业激烈竞争的同时,中国乳品市场也成为了国际乳品生产巨头的角力场。全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巨头已全部进入中国,这当中包括全球食品业排名第一的瑞士雀巢、法国达能和意大利的帕马拉特等。
雀巢是1979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家外资食品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雀巢公司已经在中国拥有14家独资企业,19家控股的合资企业和一个研究中心,生产奶制品、婴儿食品、咖啡与速溶饮料等产品;法国达能继控股娃哈哈与乐百氏之后,2000年11月,又与光明乳业达成协议,拥有光明5%的股份,同时把中国的几间工厂交给光明全面管理,并允许光明无偿使用达能品牌;作为全球最大加工生产液态奶的跨国公司,帕玛拉特1995年与天津奶品公司合资组建了帕玛拉特乳品公司,2000年又与南京奶业集团组成帕玛拉特(南京)乳品公司。
不过,外资乳品企业迄今在中国乳业市场中并没有独大,而是相继市取了韬光养诲之策。如达能将乳业的管理权与品牌的使用权交给光明,帕玛拉特把旗下工厂交给国内企业管理,卡夫将股权卖给了三元。国内的液态奶市场基本还是国有品牌在主导。雀巢等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奶粉市场上。
然而必须看到,中国乳业市场还处在剧烈的竞争当中,外资的品牌优势,销售管理优势等对国内企业仍然是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