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猪瘟防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4)
发布时间:2008-11-12 来源:
摘要:2.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HC免疫程序。刘劲松等(1991)在相同条件下对5种常用的HC免疫程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HC控制区采用1月龄一次免疫或2月龄一次免疫; 在HC本
2.2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适当加大免疫剂量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的HC免疫程序。刘劲松等(1991)在相同条件下对5种常用的HC免疫程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HC控制区采用1月龄一次免疫或2月龄一次免疫;
在HC本控制区采用超前免疫或1月龄一次免疫。母猪的免疫应避开配种和妊娠期,以免5!起胎盘感染或超前免疫时仔猪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由于母源抗体过高)。林毅等(2000)[6]提出,由于现在一些规模化养猪场实行28日龄早期断奶,对日龄转人育肥会的生产工艺流程。为便于生产实际操作和尽量减少应激次数,试验制定了28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2头份猪瘟疫苗的免疫程序。在母源抗体较高或未流行过HC的猪场,选用此程序免疫较好。吴楚斯(2000你在广东广三保养猪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无猪瘟流行的地区,仔猪在历日龄时进行一次性大剂量(5头份)免疫,抗体有效效价高于2次免疫猪(35日龄首免3 头份;65日龄二免5头份),与2次免疫相比,既节省免疫费用,又可获得较好的免疫保护力。蔡葵蒸等(2002)试验指出,在猪瘟威胁区,免疫母猪所产仔猪以28日龄首免4头份疫苗,55日龄二免2头份疫苗的免疫程序效果较为可靠。或在25、40、日龄分别以4、2.2头份疫苗免疫,可有效控制猪瘟的流行。为了排除母源抗体的干扰,使仔猪获得较强免疫力,对初生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又称乳前免疫或时免疫)已达成共识,并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且日渐成熟。一般认为在超前回次免疫后应在70龄前后进行第2次免疫,才能保证绝大多数猪具有能抵抗HCV感染的抗体水平。
多数学者认为适当提高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大剂量亦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体。可供参考的免疫剂量为种猪4~5头份;仔猪2~3头份;仔猪母源抗体在1:32以上时(25日龄左右),以4头份疫苗剂量的免疫效果最佳。
2.3猪瘟疫苗的改进
猪瘟弱毒疫苗的广泛应用,对于控制HC的流行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由于用这类疫苗免疫后并没有彻底阻断HCV的传递途径,HCV野毒仍然存在并以低水平传播,致弱疫苗毒也存在因突变或与野毒发生重组而造成毒力返强的机率。另一方面,弱毒疫苗的普遍使用,促使了HCV的变异这一事实已为近期流行毒与疫苗毒在分子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所证明。因此,研制可克服传统疫苗不足之处的新型疫苗是十分必要的[9]
2.3.1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
利用真核细胞高效表达系统来表达HCV免疫蛋白,并以此表达产物为抗原可制造疫苗。杆状病毒(boulovilus)一昆虫细胞系统可高水平表达外源蛋白基因,而且大部分蛋白质的加工过程与哺乳动物细胞相同。Hdri等(1993)将HCV基因CDNA重组人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并在SF21细胞中表达。用2O~ 100 ng的表达蛋白免疫猪,可抵抗 100LD50的HCV强毒攻击,其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远高于由弱毒疫苗免疫产生的水平。目前,该蛋白的表达水平已被提高至60%,该疫苗于1998年被列入欧洲药典。由于该疫苗生产技术具有安全、稳定、可规模化等优点,同时又可根据流行毒的变化,更换合适的马基因,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2病毒活载体疫苗
以天致病力或低毒力的痘菌病毒或伪狂犬病病毒为载体,将HCVK基因与之重组研制出的基因重组疫苗,免疫动物后可对2种病毒产生良好的保护力。但对此类疫苗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目前还有争议。因为人类至今还不了解病毒的自然发生及变异机制,一旦将该病毒放入自然界中,有可能衍变出对人和动物有危害的病毒变种。
2.3.3核酸疫苗
即DNA疫苗。将外源基因克隆至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近年来有关质粒DNA疫苗在人类及动物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加,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猪瘟DNA疫苗方面,解放军军需大学作了初步研究,成功地保护了猪瘟强毒对猪的攻击。但要使DNA疫苗的研制获得成功并得到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