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首页

“天下第一蛋”尴尬站在上海世博门前

发布于:2010-04-09 17:34  来源:南湖晚报

1915年,平湖糟蛋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95年之后,上海世博会开到了平湖人的家门口,虽然平湖糟蛋依然还在,而且其制作工艺,其香、其味,都没有太大的改变,然而这次,平湖糟蛋面对开到了家门口的世博会,反而连门都没摸到。

这实在怪不得平湖糟蛋,我们在翻阅平湖糟蛋的历史记录时惊奇地发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它获得过各种各样的荣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不断获得各种荣誉的同时,平湖糟蛋并没有更好地打开市场之门。相反,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平湖糟蛋的发展之路似乎越走越窄。

站在平湖龙牌糟蛋食品有限公司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那飘散了280年的香味仍然令人如痴如醉。然而,在这袭人的香气中,平湖糟蛋如今的“掌门人”尤明泰却面临着许多困惑,他能带领这个古老的品牌走出困境吗?

 

280年不变的工艺和香味——前世篇

大约280年前(清雍正年间),平湖西门外有一个酒坊老板徐源源。有一年,他家里养的鸭子把蛋下在了一堆糯米里。这一年黄梅发大水,把徐老板家中的糯米与鸭蛋全淹没了。情急中,徐老板随手将糯米与鸭蛋一起捧入酒坛中。

过了一段时间,徐老板想起这件事时,发现糯米已经发酵,鸭蛋壳也已微微发软,尝了尝,淡而无味。于是他索性将错就错,干脆再加些酒和盐,并用牛皮纸醮猪血加以密封。经过几个月的充分发酵后,徐老板惊喜地看到浸没在糯米酒糟中的鸭蛋壳已经脱落,透明的蛋白与橘红色的蛋黄凝为一体,酒香扑鼻,回味悠长。

据说平湖糟蛋就是这么来的。发明了这个新产品后,徐源源酒坊从此就改行专门做起了糟蛋,并成为平湖糟蛋的第一块牌子。

 

相传乾隆皇帝在吃平湖糟蛋

平湖糟蛋的做法十分奇特。首先是用上等的糯米烧成饭,待饭凉透,加入苏州的甜酒药,这一道工序和普通的做甜酒酿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做甜酒酿待米饭发酵后,就要加入适量糖水,而做糟蛋时米饭中不加水,加的是鸭蛋。

鸭蛋在加入发酵的米饭——也就是酒糟前,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洗净、晾干等无可称道,最难也是最特别的地方是,鸭蛋下糟前需要打破蛋壳,但又不能打破蛋壳里面的薄膜(“蛋衣”)。记者从目前平湖唯一一家专业制作糟蛋的企业——平湖龙牌糟蛋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这道工序只能手工操作,无法实现机械化操作。

“蛋壳不打破,味道就很难进去;下手重了,容易把‘蛋衣’也击碎,这颗蛋就废了。”该公司总经理尤明泰说,这手艺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每个人都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得心应手。

鸭蛋在酒糟中浸渍4个月后就熟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蛋壳已经部分脱落或全部脱落,变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软壳蛋。只要用牙签将软壳割开就可以食用了,无需蒸煮。

尤明泰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的生产方式,除了把糯米煮成饭这道工序改成了蒸汽煮饭,其余所有工艺都与280年前的一样。他甚至还保存着一片上世纪50年代,工人用来敲蛋壳的竹片。据他介绍,他们公司一年只做一个批次的糟蛋,总产量只有50万枚到60万枚。而有资料记载,平湖糟蛋生产最鼎盛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年产量就达到了30万枚左右。

 

周济老先生讲述平湖糟蛋的前世

 

闻名遐迩的“获奖专业户”——前世篇

传说中的徐源源酒坊在平湖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说起这个名字,平湖上了年纪的人几乎都知道。据1991年的《平湖县志》记载,平湖糟蛋“为著名传统特产,据传是徐源源糟坊创制,至今已有25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被列为贡品,获‘乾隆京牌’一道。曾在英国伦敦博览会、南京品物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示,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牌”。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平湖糟蛋的历史可谓辉煌。1909年赢得南洋劝业会金牌;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得奖牌;上世纪80年代曾6次被商业部、浙江省评为优质产品;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平湖糟蛋简直成了“获奖专业户”。

 

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周济老先生是原平湖副食品厂的会计,他回忆道,上世纪初,平湖生产糟蛋的店号不下十家,但由于技术各异,质量差别很大,独有徐源源糟蛋以牌子老、技术高、品质好而著称。

平湖沿海重镇乍浦当时是对外通商口岸,停泊乍浦的商船来自日本、朝鲜、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徐源源糟坊的糟蛋随商船远销到东南亚各地。那时的产品标志是一个手拄龙头拐杖的老寿星,这一形象直到上世纪末还在东南亚地区颇有影响。只可惜,“徐源源”商标如今已经不复存在。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因为对私营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徐源源糟坊和其他所有糟坊一起,被统一归到食品公司名下,成立了平湖市副食品厂。

 

 

明天的出路在何处?——今生篇

和昔日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硕果仅存的这家专业生产平湖糟蛋的企业多少有点自惭形秽。虽然尤明泰的名片做得很特别,很有文化味,黑色的底子,上面印有“中华老字号”的标志,背面是原商务部长胡平题写的“天下第一蛋”的字样。多年来,他与公司里20多个工人一起,为了平湖糟蛋苦苦支撑着。

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从嘉兴到平湖,或是从平湖回嘉兴,公路边就可以看到“平湖糟蛋”这块牌子。随着城市的发展,这块牌子越来越显得暗淡。前几天,当我们驱车慕名前往寻找“平湖糟蛋”时,在公司门口,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公司实在太破旧了,甚至让我们找不到一个像样的门走进去。这个香飘千里的“中华老字号”,缘何变得如此“蓬头垢面”?

尤明泰在办公室里接待了我们,连连说,有几次央视联系要采访“平湖糟蛋”,都被他婉拒了,公司现在这副模样,怎上得了台面,还是让美好的东西存在于距离之间吧。

解放前,平湖有七八家作坊式的糟蛋加工厂,通过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全部划入食品公司下的副食品厂,直至今天的龙牌糟蛋食品有限公司,其实,这是“平湖糟蛋”唯一留下的“龙脉”了。

谈到“平湖糟蛋”的发展,尤明泰显得忧心忡忡:“防止‘平湖糟蛋’消失的责任要重于企业的发展,我们是‘平湖糟蛋’的一代传人,如果这块牌子从我们手里消失,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从以前的国营企业到现在的股份制公司,工人从80多人滑落到20多人,去年的销售额是290万元,实现利润十几万元。这些数字多少有点寒碜。在这个科技让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走进公司车间,还是传统的作坊,一个个酿酒的大缸,一个个浸糟蛋的小甏,几个工人正在包装糟蛋,浓郁的酒香弥漫在整个车间。

尤明泰说,“平湖糟蛋”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就是大家对于这么好的东西,没有一个新的认识。多少年来,“平湖糟蛋”还深锁于闺中,如果赋予其文化内涵,就能用文化来形成一个突破口。为此,尤明泰一直想建一座糟蛋文化馆,就像嘉兴的粽子博物馆一样,“通过展示,来形成大家对于‘平湖糟蛋’的一个新的认识,以此来带动销售。”

“平湖糟蛋”的发展瓶颈,除了“锁在深闺无人识”之外,尤明泰说,发展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形成当地特色的“糟蛋文化”。转制企业自身的发展,面临力量薄弱、受限于资金等问题,没有政府的支持,“平湖糟蛋”的发展等于“纸上谈兵”。

后记

临别时,尤明泰一定要送盒糟蛋给我们。昨晚,我第一次与8岁的女儿尝了“平湖糟蛋”,浓烈的酒香,蛋质细腻,咬一口,沁人心脾。女儿还以为是“酒糟腐乳”,我认真地对她说,这是“平湖糟蛋”,是块老牌子,是很好的东西。女儿眨巴眨巴眼睛,还是不理解。我突然有点心酸,面对曾经大放异彩的“平湖糟蛋”,谁又忍心真的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断了“香火”?

 

相关新闻:
24小时新农网新闻排行:

 

 

返回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