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网消息:
基础性难题破解——需科学管理体制保障
进一步深化肉类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业治理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平
肉类行业是关系食品供应和公众健康的重要领域,包括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是由牲畜屠宰、禽类屠宰、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三部分组成。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突破8700万吨,同比增长2%,人均肉类占有量达到64公斤。尽管我国肉类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在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平对肉类行业发展提出了三问。
冯平告诉记者,自2013年商务部生猪屠宰管理职能移交农业部并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来,肉类行业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分段管理、政出多门、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但是,由于肉类产业链较长,关系比较复杂,在行业管理体制上仍然遗留了一些问题,影响行业治理能力的提高,亟须在深化改革中解决。
一问:
肉类行业发展规划
由哪个部门牵头制定并组织落实?
《肉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在2010年由工信部牵头组织制定、2012年2月由工信部、农业部联合签发的。当时,商务部虽然是屠宰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但没有参与这项规划的制定和发布。因机构的变动,“十二五”规划中若干“工程”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自2013年国家决定将屠宰管理职能由商务部划归农业部之后,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各地正在落实相关的各项改革措施。进入2015年,农业部作为屠宰行业的主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组织开展生猪屠宰行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肉类加工行业“十三五”规划的预研究工作也已经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启动。在以农业部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新体制下,如何推进肉类行业的工业化、信息化及“两化融合”,并实现与农牧业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是关系到肉类产业结构调整、质量效益提高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