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病猪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危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一)病原不同地区和猪群引起发病的大肠杆菌菌株不尽相同,主要常见菌株的血清型是O8、o60、o115、o138、o139、o141、o149等,而且大部分菌株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β型溶血。本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抵抗力等如前述大肠杆菌。
(二)流行特点本病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以1~3日龄发病率高,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常见到同窝仔猪中一头发病后很快蔓延到全窝仔猪,其发病率沆的几乎可达100%。通过消化道感染,传染源是带菌母猪。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在猪场内流行1次后,一般经久不断,只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会有所下降。如不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是不会自行停止的。
(三)临床症状最急性的仔猪常在出生后十几小时即要可发病,有时看不到明显症状即发生死亡。仔猪出生后2~3天以上发病,病程稍长,剧烈腹泻,排黄色或黄白色,内含凝乳小块的稀粪。病情严重的仔猪,肛门松弛,大便失禁,阴门尖端发红,口渴,精神沉郁,不吃奶,很快消瘦、脱水、眼球凹陷,衰竭死亡。
(四)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的仔猪,肉眼几乎看不到肠道的炎症变化,其他实质器官也无明显变化。病程稍长的可见到病尸严重脱水,肠、胃黏膜有明显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尤以十二指肠最严重。肠壁很薄,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多汁,有弥漫性小点出血,肝、肾有小的坏死灶。
(五)诊断本病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结合剖检,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可根据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
(六)鉴别诊断本病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等相区别,参见仔猪白痢的鉴别论断。
(七)预防
1、药物预防,氟哌酸或吡哌酸及其他抗生素均可从母猪产仔前1周拌料喂给。
2、圈舍保持清洁卫生,喂乳前将母猪乳房、乳头洗净消毒,挤掉头几滴奶,再固定乳头喂奶,并使仔猪及时吃到初乳。
3、利用微生态生物菌制剂如乳康生、促菌生等治疗及在母猪临产前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的预防方法,参照仔猪白痢。另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口服免疫)和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注射免疫,预产期前15~30天免疫效果也很好。因为母猪免疫后其血清和初乳中有较高水平的抗大肠杆菌抗体,能使仔猪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保护率。
(八)治疗治疗一定要在发病早期进行有效,发现1头猪,应全窝进行预防性治疗,若待发病后再治,往往疗效不佳。
1、氟哌酸或吡哌酸口服,既可治疗,又可预防,治疗量均为每千克体重0.1~0.2克体重,1日两次,连用3天。
2、抗生素或磺胺药治疗:以氯霉素肌肉注射击,每0.125克,每日2次,连用3天,土霉素、磺胺脒等片剂口服,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4~11毫克,每天2次,口服。
此外可根据脱水情况补液,控制病猪吃奶量,保证有充足清洁的饮水。
常见猪病防治-- 仔猪黄痢
发布时间:2011-07-23 来源:广东星火计划网
摘要:常见猪病防治-- 仔猪黄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