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农产品价格 农业技术 致富信息 农药 电脑知识 搜索 养猪 养牛 养羊
新农网 > 养猪网 > 行业点评 > 有望走出“猪周期”怪圈

有望走出“猪周期”怪圈

发布时间:2016-09-13  来源:新农网
摘要:想养猪确实很简单,采购几头崽猪,租个场地铺好水泥就能开始。然而,随着第三轮猪周期的结束,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和规模化养殖的推动,养猪变得不那么容易,其中除了技术、资金的制约,更重要的还有环保要求了。 中国经济一直有着“猪肉价格症结”一说,如今,养猪业也

  想养猪确实很简单,采购几头崽猪,租个场地铺好水泥就能开始。然而,随着第三轮猪周期的结束,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和规模化养殖的推动,养猪变得不那么容易,其中除了技术、资金的制约,更重要的还有环保要求了。

  中国经济一直有着“猪肉价格症结”一说,如今,养猪业也有了高门槛,是什么促使着它的转型,又会给生猪养殖带来哪些影响?

  规模化养殖投入大

  永福县养殖户周庆华于2014年开始投产生猪养殖,因为看好猪肉需求,尽管位于猪肉价格低迷期,还是投资建设了十栋猪舍。

  周庆华说,“前期投建了十栋猪舍,因为是跟公司合作的形式,崽猪、饲料和技术指导都是公司提供,自己就是负责饲养环节,每头猪成本大概800元到1000元。两层楼的单栋猪舍投入大概在140万这个幅度。”

  同样于2014年进入行业的养殖户毛元芬也有着不菲的前期投入,因为是自繁自养模式,第一批她采购了400头猪,加上建厂的成本,大概投资了80万元。毛元芬说,“现在的养殖已经与传统生猪养殖不同了,没有几十万一般进不来。虽然第一批出栏是亏损的,但是幸亏当时有政府的补贴,挽回了部分损失。”

  规模化养殖好处在永福得到体现。今年第一季度,永福出栏生猪7.42万头,同比增长0.27%,成为全区唯一正增长的县区,这样稳定的数据正是得益于近年来永福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增加。“目前全县存栏1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537个,占全县生猪出栏量的87.8%。”永福县畜牧站副站长蒋申红说,“因为有着存栏量的要求,在前期的资金投入上就明显区别于传统生猪养殖。”

  据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桂林市统计的肉食品提供占比中,规模化养猪户占比达到了55%,这样的逆袭大概从2013年开始,每年以2到3个百分点增长着。

  生猪养殖业有了环保门槛

  如果说规模化养殖只是产业数量上的要求,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新环保法的出台,则直接给生猪养殖业设置了更高的环保门槛。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各地区政府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同时提出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周庆华新建的猪舍完全按照环保要求建设,这一块的投入大大增加了养猪业的准入门槛。“一栋猪舍的投入就是40到50万,加上雨污设备、废物处理等,每栋猪舍要多投入5万左右。”而毛元芬也表示,为了达到环评,增加了不少投入,“有些设备是要后来一点一点投进去,规模越大,对环保这块把控要更严,投入更多。”

  这样规模的投入,即将成为行业准入最基本的门槛。

  2016年4月,桂林市下发了关于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市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搬迁或依法关闭、转产,同时到2020年,规模养殖场均需建有与粪污产生量相匹配的处理设施和利用设施。

  蒋申红说,“按照条例,要求规模化养殖场都要实现雨污分离、粪污处理,并符合环评要求。新建的猪舍基本都是按要求来建立,原来的养殖场也正在慢慢转变过来。”

  行业洗牌处于关键阶段

  在生猪养殖产业往规模化、生态化的发展进程中,政策调整和市场都在起着作用。

  2015年3月,在经历了漫长的猪肉价格低迷期后,大多数生猪散养户被迫退出市场,仅去年一年全国就有500万散户离开生猪养殖业。同时,政策对于规模养殖户的帮扶与补贴,让规模场得以在猪周期内存活下来。

  摸透了门道,毛元芬现在讲起养猪来头头是道。今年初她又新建了三栋猪舍,怀孕和待产的母猪、崽猪都有了自己的“房间”。这些房间配备了滴管、空调,甚至还有地暖设备。“猪舍的温度常年控制在28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比较适合生猪生长。如果不做规模,设备想投都没法投。”毛元芬说,而有了科学的养殖,每头猪在净利润上都有了不小的提高,“现在猪价高,利润差不多能达到1000元,而且每头猪出栏重量也普遍比较高,一些散户可能要7元多才能保本,我6元多就可以了。”

  桂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总兽医师蒋福信表示,在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下,这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到了关键阶段。逐步的升级走向规模其实是一个发展趋势,传统的养殖业因为环保的要求,已经不可能低价进入,而同时,规模场因为降低了养殖成本,有着更强的抗风险压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想留在这个产业,基本都面临转型。

  有望走出“猪周期”怪圈

  作为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肉类,猪肉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着CPI的走势,也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物价体验。然而,在过去的猪市中,以三年为周期的价格波动几乎成了规律,更被称为“猪周期”。现在,转型后的养殖产业或许有望破除“猪周期”的怪圈。

  “今年的猪肉价格上涨持续得异常久,很可能是前几年连年亏损的猪市淘汰了的散户还没有进入行业导致的。”周庆华说。在原来,一年赚、一年平、一年赔几乎成了行业规律,而这期猪肉价格回升已经从去年3月持续至今,过年后都只涨不跌。

  猪周期成因复杂,市场盲目投入可以算是原因之一。以往的养殖户往往看到价格上涨,就盲目扩大产能,价格一跌,就惨淡退出市场。但是随着近年来规模化养殖的成型,每年的存栏和出栏量都有了供应的保障,又因为资金、环保等门槛的限制,使得进入行业变得不这么容易,一来一回,很有可能以后产业能走出猪周期这样的怪圈。

  从2014年开始对规模化养殖户的政策扶持已经开始收紧,大多数养殖户通过提高养殖技术获得盈利,脱离了政府提供的“奶瓶”。

  以永福为例,养殖户周庆华投入40多万购置了猪粪便处理设备,使其发酵制成有机肥,变废为宝。在有效处理猪粪排污的同时,售卖有机肥也即将成为他的第二产业。

  虽然进入行业成本加大,但是通过生态养殖和科学技术,产出效益也在增加,养殖户还能发展延伸产业,行业的走势会越来越规范和健康。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

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