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浙江丽水莲都农民推行多元水果销售模式显现效果促增收

发布时间:2014-06-14  来源:新农网
摘要:丽水的杨梅熟了,每天清晨,果农们都会早早地起床,上山采摘果实,运到收购点去销售。在水果种植面积广阔的山区丽水,随着“水果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水果将陆续上市销售,果农们最要紧的是在卖水果上下足功夫。

 

  水果季 丽水农民不一样的“叫卖法”

  丽水的杨梅熟了,每天清晨,果农们都会早早地起床,上山采摘果实,运到收购点去销售。在水果种植面积广阔的山区丽水,随着“水果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水果将陆续上市销售,果农们最要紧的是在卖水果上下足功夫。

  在丽水城郊,许多农村尝试着不一样的水果“叫卖法”,莲都区紫金街道黄坭丼村就是生动的一例。

  最近一段时间,在黄坭丼村杨梅山上,每逢周末常会看到市民开着车上山,他们不光是采摘杨梅,更是去欣赏杨梅。“还好这几日天气放晴,不然,这个周末又要泡汤了。”这不但是喜欢摘杨梅的市民的心声,更是杨梅果农的心声。

  守着果树靠天吃饭

  农业以前始终无法改变“靠天吃饭”的模式,即便是丽水城郊的黄坭丼村也不例外。

  论村庄规模,黄坭丼村并不大,只是一个200多人的小村,但村里却有1000多亩杨梅山,并且是莲都区最早种杨梅的村子之一,黄坭丼村的杨梅以个大、色鲜、糖度高、无公害闻名。如今,黄坭丼村不仅产杨梅,而且还种植有枇杷、柑橘、蓝莓等水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黄坭丼村人种杨梅,全是看天吃饭,“那时候,不懂技术,没有科技支持,捉虫都全靠人工。”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军说,那时人力投入很多,但收入不高。

  从销售模式上看,以前果农卖水果,主要是两种:提篮进城“小卖”;等着经销商上门收购。如今,这两种销售模式仍然盛行。

  杨梅盛产时,每天天一亮,黄坭丼村果农就早早来到杨梅地,采摘自家的杨梅,“早起采摘的杨梅新鲜点,一会城里的商家便会过来取货,可耽搁不得。”村民阿勇把一篮篮新鲜的杨梅提下山,等待7公里外的市区商家前来收购。“收了杨梅,心里就踏实了。”

  杨梅采摘旺季,是果农辛苦种植一年,收获大自然满满馈赠的季节。

  走进城市抱团吆喝

  后来,黄坭丼村农民扩大了杨梅种植规模,种植技术提高了,产量也提高了,如何提升杨梅的“身价”却成了一道难题。

  在2009年杨梅上市时,黄坭丼村村干部想出一个新点子:把杨梅带到北京,摆一个“擂台”,向其他地方的杨梅“论道取经”,请专家给村里的杨梅产业“把把脉”,也邀请北京市民和水果经销商尝尝“皇帝吃过的贡品”。村民代表会上一提出这个点子,大家立马举手全票通过。

  国家林业局的专家李瑞林曾告诫黄坭丼的果农,一定要坚持生态种植方法,保证杨梅品质,可不能砸了好招牌。在种植技术上,黄坭丼果农种杨梅不用农药,都用“诱捕”的方法治理病虫害,采摘后也不用色素。

  虽然卖杨梅“名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省内宁波、台州乃至上海等地的客商一段时间内纷纷上门收购,但由于产量不大,这种订购式销售仍存在缺陷。

  植根山村多元销售

  任时代怎么发展,搞好品质是第一位的。近几日,天气晴朗,白云飘飘,很多市民都自驾游摘杨梅,微信圈更是杨梅的天下。

  “以前,到山上来摘杨梅的市民很多的,可是现在,因为通了高速公路,到其他村子摘杨梅更方便,能够突破‘重重包围’来采摘的一般都是熟客了。”黄坭丼村一位村民说,如今虽然村子就处在郊区,但是很多市民都跑到更远的地方采摘杨梅,“他们是去体验生活去了。”

  前几年,常有收购商到村里来收购,现在,虽然也有人上门收购,但是不够及时,价格也偏低。

  产品单一、收入不理想,加上外界竞争激烈,空间越来越狭小……黄坭丼村杨梅遇到了冲击,“要改变单一的销售模式,就要把市民引进来,建立采摘、游玩、休闲为一体的家庭农场。”何国军想到了这一点,并立即付诸了实施,但总是会遇到点麻烦。

  虽然有了这个创新的点子,但“家庭农场”这一新概念,何国军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家庭农场的销售模式是什么?家庭农场的未来系统规划和准确的市场定位该怎么制订方案?……”何国军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他此前跟几个农户合办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带动周边200多农户户均增收好几千元。由于家庭农场发展时间尚短,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出台,何国军认为家庭农场是合作社经营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由之路。

  去年,村里注册了家庭农场,丽水市括山红家庭农场就是其中之一。农场采用罗幔栽培技术,在杨梅果实即将转红时,覆盖上“罗衫”,使果实自然生长。

  何国军说,黄坭丼村的多元水果销售模式,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效果,家庭农场也已经开始有所受益,上周末,已经有几十位市民电话预约,到农场中采摘杨梅、蓝莓等,体验农事快乐。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