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种了10多年的天麻,王开俊目前依然只是扩大了种植规模,从未涉及天麻深加工。在他看来,天麻深加工的附加值很高,外来资本早已关注,但是几年过去了,外来资本“关注多、投入少”的局面难以真正扭转,自己也不敢轻易涉足深加工行业。原因一是种植技术和两菌研发技术长期以来较为滞后,一些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个别私营企业手里,普及面不大;二是昭通天麻深加工的研发技术也才刚刚起步。
“要建天麻的深加工企业,两三千万都不一定能做成,投资至少得上亿元。产品出来了,还要建立营销体系,包括后期的宣传,都要产生很大的费用。”王开俊说。在昭通本地,除了将天麻卖给药厂外,在食品方面的深加工不多,仅是用天麻来泡酒。有的地方能开发出天麻饮料、天麻含片,但昭通在天麻深加工的技术方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但是,本地商人多以种植为主,缺乏深加工技术以及天麻深加工产品的营销经验,因此少有本地商人涉足。
另外,由于天麻被定为国家名贵中药,昭通天麻在很多人看来是滋补保健品,其“名贵中药”的性质,又限制了昭通天麻进各大超市出售。从官方到民间,都认为这一政策限制,其实是在阻碍天麻的销售和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技术不成熟、政策限制等因素下,资本也很难在深加工领域找到切入点。
昭通当地对天麻产业十分重视。彝良县从2009年开始,昭通市从2012年开始,都加大了对天麻产业的扶持力度。以前是农户自己种植,目前采用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让公司提供“两菌”,协会进行培训,农民用土地入股,公司进行收购的方式建立其种植、粗加工、销售渠道,稳定天麻产量和质量。但是,这也只是刚刚起步,与文山三七较为规范的管理相比,业内人士认为,昭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官方主导下的产业链
争取让昭通天麻做到“药食同源”,使天麻在食品领域能够进行更为广泛的加工、销售,这是当地的发展思路之一。
业内人士看来,与同为云南省重点发展的生物产业文山三七和灯盏花相比,昭通天麻产业发展属于“长期滞后”。文山三七早已在多年前建立了集中销售、方便管理的大市场,而昭通天麻则还在筹建;文山三七在药用和食用领域的研发工作,都比昭通天麻强得多。
为了迎头追赶,昭通正在进行由官方主导完善天麻产业链的一系列大项目。
先是昭通市于2012年4月成立昭通市天麻特产局和昭通市天麻研究院。此前一月,昭通还建立了昭通天麻产品检验、研发的实验室,于2012年10月份启动了基础研究工作。以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树立昭通天麻品牌形象,把天麻产业打造成昭通的支柱产业;天麻特产局指导、完善了天麻种植县区的天麻产业办公室,在种植基地乡镇成立了天麻产业技术服务站,在基地村选配了天麻产业专职辅导员。并对种植天麻的农户,购买两菌给予每亩600元的经济补贴。
在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政策的同时,对于昭通天麻证明商标没有完全发挥其范围作用的情况,该局草拟了《昭通天麻专用标识管理办法》、《昭通天麻证明商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维护天麻产业发展。
据介绍,2014年底以前,昭通将建成昭通天麻流通追溯平台,基本完成天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覆盖昭通市90%以上天麻种植户、经营企业(户)、专业市场、饮片生产企业、饮片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零售药店。通过天麻追溯体系的建设在市场建立进、退机制,保障中药材质量,达到药品安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目的。从业务流程上监控种植、粗加工、流通和使用等各环节,实现“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溯源目的。
“我们想通过制定昭通天麻标准,规范昭通天麻市场,减少外地天麻冒充本地天麻。对于昭通天麻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目前正在抓紧与省商务厅制定追溯体系实施方案。”郭友刚说。
目前,昭通市在彝良、鲁甸等地建立优质乌天麻种植基地和菌材林培植基地;天麻“两菌”和良种繁育中心、中国·昭通国际天麻交易中心;中国·昭通天麻生物产业园区。意在规范其生产过程、展示种植天麻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集中销售天麻,并注重区分不同产地的天麻,对“昭通乌天麻”的品牌进行有效管理,避免以假乱真。
“我们也将会加强天麻产品的深度研发工作,争取让昭通天麻的开发做到‘药食同源’,使其在食品领域能够进行更为广泛的加工、销售。”郭友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