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cctv致富经:没人管的咖啡变成了值钱树

发布时间:2009-03-24  来源:cctv致富经
摘要:记者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农户在采摘咖啡,吃咖啡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记者:吃过这个吗?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村民:吃过了吗,平时都吃,自己还会摘了吃。 记者:吃这个和喝咖啡的味道一样吗? 村民:不一样。 记者:

    记者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采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农户在采摘咖啡,吃咖啡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记者:“吃过这个吗?”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村民:“吃过了吗,平时都吃,自己还会摘了吃。”

    记者:“吃这个和喝咖啡的味道一样吗?”

    村民:“不一样。”

    记者:“生的吃起来是什么味道?”

    村民:“甜甜的味道,经过加工以后,是苦的,有点苦的。”

    当地有3万多户农户种植咖啡,他们一年卖咖啡能收入2000多万元。然而,仅仅在几年前,这里的咖啡树还是不值钱的野生树。

    我国的咖啡种植面积有30多万亩,其中95%以上在云南。咖啡按照大小分为小粒咖啡和中粒咖啡,上世纪初小粒咖啡传入我国云南省大理的宾川县开始种植,到了上世纪80年代,德宏州的农场把咖啡作为种植项目,也有了一些咖啡种植户,因为没有销路,本来人工栽培的咖啡树慢慢变成了无人看管的野生树。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介桃村李小岩:“我们小的时候,就是随便拿去扔啊,打啊,我们不知道这个能卖钱。”

    卖不掉咖啡,很多农户在家支起了炉子,自己做起了咖啡的加工。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周应凯:“咖啡我们种出来了,我们只是听说咖啡吃了以后可以提神,我们自家就炒着一下试试看,磨磨炒炒试试看。”

    经过脱皮、发酵、晾晒、炒制等一系列程序,农户们终于喝上了自己种植的咖啡,但是,自己加工的咖啡口感发酸,并不能当作商品出售。

    1998年,国内一家咖啡企业看中了德宏州种植咖啡的地理优势,开始在当地收购咖啡,这让当初种咖啡的农户看到了希望,不久他们发现,把咖啡卖给企业,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容易。

    冯二家种了5亩咖啡,当初没有人收咖啡,他就只能自己在家加工,自己喝,当地建起了加工厂就意味着种出的咖啡有人要了,这让他非常兴奋。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户育村村民冯二:“小孩,老人一起摘咖啡,几个人都摘。”

    他像以前一样,把树上的咖啡一股脑全都摘下,送到收购点,本以为能卖高价,没想到只能以低价卖出。

    咖啡收购员尹兴翠:“还有摘的时候,这种绿果不要摘,不达标,这种绿果,分开摆在一边。”

    按照这个标准,绿果和黑果只有8毛钱一公斤,冯二心里很不服气,尽管不情愿,但有人收总比烂在地里没人要好,他还是卖掉了当年收的咖啡。

    世界上的咖啡主要产自巴西、哥伦比亚等70多个国家,它在国际贸易中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原料产品。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咖啡主要是去壳咖啡豆,咖啡要经过清洗、脱皮、晾晒、脱壳等环节加工成去壳咖啡豆,如果绿果坏果过多,就会影响脱皮的比例。

    咖啡加工厂厂长赵宏宾:“它里面有病果,黑果,病果和黑果脱皮脱不掉,脱不干净,当时收购的时候,就把它扣成级外果。”

    这样分类是有原因的,这家咖啡企业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咖啡加工行业,当时国内做咖啡出口的企业有20多家,主要出口德国、法国、新加坡、日韩、中东等地,出口的去壳咖啡豆基本都在为国外品牌提供原料,在质量上有严格的要求。

    咖啡企业的进入,改变了德宏州咖啡种植户的采摘习惯,第二年,所有的农户都等到咖啡成熟之后再采摘。

    冯二:“麻烦是麻烦一点,就是这两年的价格高一点,现在是一块八一公斤。”

    种植户们按照收购标准采摘的咖啡,一公斤的收购价达到了一元八角,当地的种植面积从几千亩发展到三万多亩,但随着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了当地咖啡产业发展的瓶颈。

    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地区,当地每家每户基本上都种植橡胶、香蕉等多种热带作物。2004年,家住户育村的线小改看到种植咖啡收入不错,就把家里的3亩香蕉地改种成了咖啡,到了采摘的季节,一天下来只摘了几斤,送到十几公里外的收购点,路上得花掉一个多小时。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风平镇户育村村民线小改:“有一些是摆在家里面,没有送过去的就摆在家里,把它摆在屋里面放一两天。”

    线小改都是等凑足了一车才一起拉过去,他严格按照采摘标准,摘得全是红色成熟的咖啡,本以为这样就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送到收购点,只卖了八毛钱一公斤。

    咖啡收购员王政全:“首先是果皮软了果皮变黑,你打开里面,颜色变乌了,闻起来有股臭味,有臭味。”

    原来,咖啡采摘之后没有及时送去加工,大部分都发酵变了质。

    一次送的少划不来,眼看着一公斤能卖一块八的果子卖到8毛钱,除去成本,自己也剩不了多少,线小改打算第二年不再种了。

    不仅是线小改,当地新近加入的几百户农户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们一般都是种个2、3亩,一天的采摘量不大,一时间,很多农户都想把咖啡树砍掉,咖啡收购员也很为难。

    咖啡收购员王政全:“设点收购的话,分布的没有那么密,两个寨子,三个寨子中间选个点来收,像这种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比如说农户交果采得多了,抬不来,采得少了,还要跑一节路。”

    经过协调,咖啡企业决定采用设点收购和上门收购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咖啡在24小时之内进行及时的加工处理。王政全专门负责线小改所在的户育村和周边两个村子的收购。

    咖啡收购员王政全:“我们每天到地里,掌握哪些人家在采收,比如说交通不方便,我们就开着三轮车到他们家收。”

    他了解到线小改的采摘量不是很大,每天都上门收购。

    村民线小改:“每天都是四五点,他们看看哪家收,哪家不收,有时候忙不过来,他们就上门来收。”

    这样不但方便了农户交货,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咖啡的品质,每公斤咖啡鲜果的收购价格也提高了一毛钱。

    到2008年,全国咖啡出口企业从20多家减少到7、8家,这家咖啡企业的市场份额占到了全国咖啡生产总量的1/6,其中90%出口。

    德宏州3万多户咖啡种植户根据企业的要求,不断的调整种植方式,企业也根据当地的情况及时应对,双方在磨合适应中,使当地的咖啡产业越做越大,到2009年初,当地的咖啡种植面积达到了8万多亩。 
 

打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