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西藏日喀则:有机产品认证激活高原雪域“沉睡的财富”(2)

发布时间:2016-05-29  来源:新农网
摘要:因人工种植开发价值潜力巨大,自2007年以来,亚东县先后筹集资金374万元用于黑木耳特色产业发展,如今,亚东木耳种植大棚已有35座。通过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成功吸收74个种植户参与种植。 在青山绿水环绕的上亚东乡

  因人工种植开发价值潜力巨大,自2007年以来,亚东县先后筹集资金374万元用于黑木耳特色产业发展,如今,亚东木耳种植大棚已有35座。通过“基地+农户”运营模式,成功吸收74个种植户参与种植。

  在青山绿水环绕的上亚东乡高原特色菌类示范基地内,10余名员工或在大棚中采摘黑木耳,或在水槽边清洗、晾晒黑木耳。据亚东县农牧局局长尼琼介绍,黑木耳产业化生产增加了就业机会。基地工人大部分都是妇女和老人,月收入在1850元左右,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为家庭增加一份稳定的收入。

  更有代表性的是岗巴羊增收致富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岗巴县直克乡乃村牧民吉律告诉记者,2013年前家里的十多只羊基本就放养在房前屋后;现在参加合作社,家里的250多只羊都要按照统一的要求养,需要做好配种、产羔、转群、饲料消耗档案。去年一家人养羊收入2.4万元,比之前翻了一倍,家里已盖上了新房。

  岗巴县副县长雷小红表示,岗巴羊农民养专业合作社年存栏岗巴羊14万只,出栏量达4万余只,可实现销售收入约6000万元,受益牧民户数达1789户近万人,除去饲养成本,人均增收约2000元。

  如今,日喀则地区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建起了以岗巴县为核心产区、覆盖周边8个县的“岗巴羊经济圈”,整个岗巴羊产业规模市值达到15.3亿元,与2013年相比产值净增9亿元,带动“岗巴羊经济圈”农牧民人均增收1500元。与此同时,岗巴羊还带动了上游牧草养殖、下游羊毛制品等产业的发展。

  有感于岗巴羊给农牧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日喀则市岗巴羊制品企业负责人刘宇写道:“百亩草场百头羊,又买车来又盖房。有机放牧增效益,留取功绩美名扬。”

  坚持绿色发展 质高量少

  发展有机发展生态有机农牧产业,让日喀则人尝到了甜头,也让日喀则人坚定了“生态就是财富,破坏生态就是破坏财富”的认识。

  站在“世界高原第一镇”帕里镇的牦牛原种场的牧场上,周围雪山环绕,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就是神女峰。印度洋暖流到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又回流,孕育了这片植被丰富的高寒嵩草草甸,尽管到了5月,草场刚刚返青,160头纯种帕里牦牛休闲地食用牧草,漆黑的身影与蓝天、白云、雪山和绿地构成一幅美景。

  “这里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也是帕里牦牛品种保护、良种繁育工作的基地。”据尼琼介绍,整个亚东县帕里牦牛年存栏约2.08万头,多年来都是以种业为主,肉业为辅。2015年,帕里牦牛获得有机认证,之后每头牦牛肉的价格增长近1200元,每年出栏的肉牛1500余头,能带来近180万元的经济效益。

  尼琼表示,帕里牦牛是亚东县主要的畜牧产业,是今后亚东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产业,还是扶贫摘帽的重要途径。不过,即便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帕里牦牛的数量并不会有过大过快增长,尼琼卓玛强调说:“这主要考虑的还是草畜平衡,生态环境保护是第一位的。”

  在南木林县艾玛乡的万亩人工饲草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已然显现。苜蓿草连片种植,青青葱葱,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河滩裸地和沙化土地。

  “别小看了这些饲草,它们根系发达,长度在50厘米以上,固沙作用明显,通过自身氧化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基地的土壤都经过客土改良、渠系道路配套、植树种草等措施,植被覆盖度显著增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南木林县县委书记次仁顿珠如是表示。

  次仁顿珠说,如今南木林县有机饲草基地已达1.6万亩,种植的苜蓿草、燕麦草等饲草按标准一年可割三茬,第三茬留作冬季牧场。饲草不仅供给岗巴羊经济圈各区县,还供往那曲地区。而通过生态农业建设,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有效促进了农业的结构调整。“十三五”期间,南木林县还将通过开发宜草荒地和治理沙地将人工饲草基地扩大至10万亩,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从追求“数量”变成注重“质量”,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取向。面对发展过程中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在张琢看来,西藏这块净土面临的主要任务并非生态文明建设,而是生态文明保护的问题。日喀则农牧产品的含金量就是“天然、有机”,宁可牺牲产量也不损害质量。

  张琢表示,日喀则是千山之宗,万水之源。这里第二产业几乎为零,环境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第一产业规模位居全区第一,农牧产品都是天然有机、自然生长而成。这些因素就是日喀则建设“有机之乡·生态家园”的底气,“质高量少”就是日喀则农牧产品的特质。

  未来,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看到这些雪域高原的生态有机农牧产品。日喀则市市委书记丹增朗杰表示,将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品牌、推广品牌,大打高原牌、绿色牌、生态牌,把日喀则生态有机农牧产业的品牌打造得更加响亮;实施电子商务战略,主动同大型电商合作,开拓电子销售渠道,提高农牧产品的销售收入;探索“顾客+进货商+生产企业+合作社+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构建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服务平台,从服务上提高农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昔日的自然优势,如今已升级为发展优势,实实在在的收益让雪域高原农牧业的转型之路越来越有信心。发展生态有机农牧产业这一因地制宜、量身设计的路径,推动着日喀则第一产业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日喀则的跨越式发展正成为人们看得见的美好现实。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