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新疆且末县一对农民夫妇用胆识追逐收获

发布时间:2013-12-06  来源:天山网
摘要:有了勤劳,还要有想法,有了想法,还要有胆识。一对儿年过六旬的农民夫妻,用他们的致富经历印证一句话:“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有了勤劳,还要有想法,有了想法,还要有胆识。一对儿年过六旬的农民夫妻,用他们的致富经历印证一句话:“只要努力,就能改变”。

  12月2日晚,新疆且末县琼库勒乡欧吐拉艾日克村一片宁静。晚饭后,63岁的褚世庆和64岁的王素娟惬意地坐在沙发上,算起了2013年核桃的收成。

  “差不多挣了三万块钱,15亩地,还是不多啊。”王素娟说。

  褚世庆接过话茬:“咱们不是这两年才掌握技术嘛,明年好好管理,争取每亩地多收五百块钱。长远来看,核桃比红枣能挣钱。”

  “你看吧,当年我建议种核桃没错吧,还是我有远见啊。”王素娟打趣道。

  “你有远见,我有胆量,咱老两口一起出苦力,哪有挣不上钱的啊……”褚世庆乐呵呵地说。

  两人回忆起七年来种核桃的经历,不禁感慨万千:这是一段锻炼胆量、磨炼耐心的过程。

  褚世庆生于山东梁山,十岁投亲来到且末,之后开始学习、从事木匠活。王素娟是褚世庆的同乡,1976年到且末,两人结婚。

  1999年,褚世庆决定不干木匠了,投身棉花种植。“那些年,棉花的行情一路看好,于是我们就拿出积蓄开了300亩荒地,开始种棉花。”

  两年后,红枣种植“风”吹到了且末,但大部分农民只钟情于棉花种植。褚世庆夫妇爱听广播,邻县若羌轰轰烈烈的种枣热潮感染着两人。

  “那两年,我们一直犹豫,是否拿出一部分地种红枣呢?”褚世庆说。

  2002年,若羌县成规模种植红枣的“甜果”小获丰收,不少农民靠红枣致了富。褚世庆说:“红枣的第一桶金让若羌挣走了,这让我们很受刺激。”

  当且末县诸多农民还在犹豫种红枣时,褚世庆夫妇果断拿出了一半的土地,栽上了红枣树。

  三年后,当褚世庆家的红枣开始挂果时,若羌灰枣已享誉全国,且末县的农民纷纷开始种植红枣。

  此时,褚世庆夫妇却陷入了深思之中。“种红枣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光种了这一样,以后不好卖了咋办呢?”王素娟说,当时总听广播里提倡“多元种植、规避风险”,于是老两口商量着,拿出15亩地试种核桃。

  第一年,褚世庆夫妇围着核桃树转圈挖坑、施肥,结果烧死了大批苗木。第二年,两口子进行了补种,并适当施肥,结果还是死了不少。

  “难道且末不适合种核桃?我们是不是选错啦?”王素娟起了疑问。

  “和田跟且末气候环境差不多,再说本地也有老核桃树……我们不能打退堂鼓,努力想想办法,这核桃一定可以种成功的。”褚世庆说。

  2008年春天,一个于田人到村上买羊,说起他的邻居是个种核桃的行家,可以引见认识一下。于是,褚世庆便前往于田县“取经”,那次他知道了核桃树的生长需要适时控水、控肥,还需要嫁接优良品种,才能结出好核桃。随后,褚世庆夫妇又雇了和田的核桃嫁接师傅,到自家地里改良品种,教授管理技术。

  几年下来,15亩核桃园长势良好,并逐渐有了收益。褚世庆说:“核桃真不愁卖,我不用出去推销,每公斤40块钱,客商都自己上门来买了。”

  褚世庆夫妇种核桃的名气大了,周围的乡亲们经常慕名参观,学习种植经验。且末县琼库勒乡党委书记刘剑波说:“褚世庆夫妇在多元种植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乡里现在有不少农民都计划种核桃了。等种植规模起来后,我们还要引导农民们做包装、打品牌。”

  “你不怕种核桃的人越来越多,以后不好卖了吗?”记者问。

  “我估计这个好价格,至少还可以卖几年呢,暂时没风险。”褚世庆说。

  王素娟接着说:“棉花这两年不行了,我们准备拿出一些地种开心果。听广播上说,开心果供不应求,温宿县能种,且末估计也可以,我们想试试……”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