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勤劳,才能致富。但是一个人富裕不叫富裕,大家富裕了才叫富裕。”2015年五一前夕,新疆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巴海村村民黄沂珍受乌苏市劳动模范表彰后说。
今年51岁的黄沂珍,是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巴海村一名普通妇女。1986年,黄沂珍从外地嫁到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巴海村。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个外来媳妇,通过勤劳,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带领全村乡亲走上致富路。
“同样是种菜,别人能挣钱,为什么我们不能挣钱?”黄沂珍说,刚嫁到村里,就听到村里有“一亩菜十亩田”的说法。她原本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种一亩蔬菜的收入等于种十亩大田收入。但实际情况却是,种一亩蔬菜投入的劳力超过种十亩大田的劳力。
当时,结婚欠了债务,种菜又没多大效益,日子过得入不敷出。黄沂珍了解到许多地方种大棚蔬菜经济效益非常好,她萌生了试种大棚蔬菜的念头,苦于手里没有钱,这种念头深压在心底。
到了1996年,黄沂珍还完外债,手里有了3000元结余,种大棚蔬菜的想法终于可以付诸实施了。当年,大棚蔬菜在黄沂珍的精心管理下,收入一万多元,这相当于以前一年的收入,这下黄沂珍有了劲头。第二年,她又增加两座大棚,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
村里的人开始向黄沂珍学习建大棚、小弓棚,收入也都有了提高。目前全村96%以上的农户有育苗温室,双膜弓棚面积达到1800亩,原来蔬菜种植一年两茬变为一年三茬。
如今,巴海村蔬菜种植面积从1990年的1100亩扩大到2014年的2900亩,人均收入也从1990年的1600元增加到2014年的21693元。巴海村连续多年被地区及乌苏市评为人均收入最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