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本报组织记者深入贫困山区、科研现场及偏远村寨,探访寻常人家的生活现状,记录科技工作者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讲述草根群体创新创业的鲜活故事,反映基层一线的新气象新风貌。本报自2月1日特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以独特的新闻视角,让基层群众的形象、声音、话语和故事成为媒体上最动人的风景。
腊月十九,大圣堂村家家户户忙活起来,备办年货、打扫卫生、蒸年糕炸麻花,已经放假的孩子三五成群,在房前屋后逗着玩儿。
大圣堂是太原市所辖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娄烦县马家庄乡的一个村。眼瞅着已经进入春节倒计时,村里一派欢欢喜喜迎新春的喜庆气氛。
村民张爱全没有管家务,正在他家的一栋大棚里浇水。这大棚有一亩大,只见一株株黄瓜苗已经一米多高,刚刚坐果的黄瓜坠满根部。“这是第一批黄瓜,明天就可以起摘。”张爱全忙得满头大汗,透出满脸丰收的喜悦,“我这是迎春的黄瓜,这两天黄瓜价格是五块钱一斤,春节前后保准能有个好收入。”
张爱全现在种着3栋大棚,一栋育着西红柿苗,这几天正在移苗,一栋种上了豆角。“一栋棚每年最少纯收入3万元。”大圣堂村支书高青明说,“我们村全是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的有机蔬菜,比别的地方卖价高,还好销售。”
高青明介绍,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在经营大棚。像张爱全这样的大棚能手,全村有50多个。从育苗、嫁接、管理、病虫害防治,一个人全干了。村民席拴锁还在邻村当大棚技术员,技术服务收入一年5万多元。
大圣堂村是前年刚刚脱贫的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840多口人。目前发展新型节能温室47栋,阳光大棚50多栋。一个产业一项技术使全村脱贫致富,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6700多元。张爱全和许多村民都是最近两三年才脱贫的村民。高青明说:“5年前,我们村还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太原市科技局来这里扶贫以来,村容村貌一年一个样,年年大变样。现在已经是全乡靠前的富裕村。”
近年来,太原市科技局针对大圣堂村的贫困状况,制定了加快蔬菜产业发展、集约化养羊、建设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培训等脱贫扶持方案,尤其是针对大圣堂村蔬菜品质优良销路好的优势,连续不断地组织蔬菜大棚专家进村培训,把村里的贫困户作为科技示范户进行精准培育,使一大批村民成为蔬菜大棚能手;建设了水利灌溉网,全村所有耕地成为水浇地;帮助村里建起蔬菜物流配送中心,使蔬菜生产销售实现一条龙。
“我们村已经有了稳定发展的能力,原来在外面打工的村民,正在陆续返村。一开春,我们将再建100栋节能温室。”高青明介绍,前些年科技局帮助引进的优良种羊,现在已经繁育了十几倍,养殖户也在稳步增加;科技局帮助他们联系大公司育的600多亩油松苗,过了年可以出苗,一亩苗木可以收入3万多元。
当地传说,大圣堂村名就来自于齐天大圣孙悟空。村里的一位老人指着村西的后山说:“那上面就叫花果山,老祖先说老早以前那里鸟语花香,瓜果满枝,是人间仙境。”
站在大圣堂的村头,排列整齐的上百栋温室大棚里绿意盎然,围绕在其外围的连片600多亩油松苗郁郁葱葱,一栋栋新盖的房屋里欢声笑语,阳光下明亮的柏油马路从村中延伸到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