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山西夏县南大里乡发展蔬菜产业 调产趟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5-11-17  来源:新农网
摘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那么农业调产之路如何持续稳定向纵深发展?最近,笔者对夏县南大里乡发展蔬菜产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调产趟出致富路 夏县南大里乡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全乡17个行政村1.8万口人,耕地5.1万亩,是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那么农业调产之路如何持续稳定向纵深发展?最近,笔者对夏县南大里乡发展蔬菜产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调产趟出致富路

  夏县南大里乡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全乡17个行政村1.8万口人,耕地5.1万亩,是半山区传统农业乡镇。上世纪80年代,夏县不少农民种露天蔬菜到运城市区卖。1986年,南大里乡郭牛村开始用土炉温室种植辣椒,亩产收入超过千元。周边的南郭村、小王村、圪塔村、南大里等村看到温室辣椒收益好,也陆续发展了1000余亩温室蔬菜。2001年,郭牛村引进新技术,发展7315型日光温室270余个,实施温室辣椒种植,亩产收入从上千元提高到了七八千元。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引导全乡发展日光温室蔬菜1万余亩,蔬菜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2014年,南大里乡大棚蔬菜面积达2.5万亩,人均蔬菜年收入5928元,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5365元高出563元。蔬菜品种发展到市场适销的西红柿、芹菜、黄瓜等十多个品种,市场销售由主供本地向侯马、三门峡等地销售。

  优胜劣汰促升级

  随着市场需求变化,靠种菜致富的南大里菜农遇到了新问题,原来种出菜来就能卖掉赚钱,现在频频出现蔬菜滞销、“卖难”现象。上董村、南郭村、圪塔村等村的菜农,认真分析市场,找到滞销原因,原来是农民看到别人种什么挣钱了,一哄而上跟着种,导致大量同品种蔬菜集中上市,出现价低滞销。

  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种植大户开始筹措资金,进行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降低市场风险。上董村董建国流转土地100亩,建设了50个日光温室,专供各大超市高品质辣椒,亩产4500公斤左右,每个大棚年收入高达3万元。一些种植散户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抱团取暖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小王村蔬菜种植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拥有83355型温室大棚80个,通过推广应用起垄栽培、集中育苗、膜下滴灌等新技术,每个棚年收益在2万元以上,全村新型温室蔬菜大棚发展到170余个,人均增收1800元。目前,该乡已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15个,通过申请注册“董青”、“果老”、“通源”、“古垛”等商标,打造蔬菜品牌,全年为社员增收500万元以上。

  调结构还要转方式

  如何解决农户想调不敢调、不会调、盲目调和调产后难持续问题?从南大里乡调产实践看,关键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向农产品生产优质化、生产经营产业化、规模化和加工转化转变。

  调产要向农产品生产优质化转变。目前,尽管许多农产品出现“卖难”现象,但一些名特优产品价格虽超出同类产品几倍仍然畅销,如夏县的夏乐西瓜、绛县的大樱桃等。因此,无论农村产业结构怎么调整,都应该把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调整的方向,重点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发展品牌农业。

  调产要向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转变。我市农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就是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高。南大里乡在蔬菜产业快速扩张的同时,配套的冷藏储存和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后来出现蔬菜滞销,就是因为没有完整的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只有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推进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形成“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才能有效地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调产要向组织化、规模化和加工化转变。目前影响农民调产的重要原因,就是农户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格局,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加上不注重包装、加工和销售,农产品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加工转化增值,是农业调产增效的必然选择。要采用资金、土地、技术、管理入股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变成适度规模的合作经营。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