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山西晋中市:种棉种瓜种菜大伙儿都信他(2)

发布时间:2014-06-18  来源:新农网
摘要:引进优种西瓜,成功进行技术改良 上世纪90年代,东阳镇一带除了主要种植棉花,还种西瓜、蔬菜等。当时,当地的西瓜亩产6000斤左右,但辽宁大连一带亩产能达到10000斤。为了提高东阳镇西瓜的产量,毕振源专门赶往大

  引进优种西瓜,成功进行技术改良

  上世纪90年代,东阳镇一带除了主要种植棉花,还种西瓜、蔬菜等。当时,当地的西瓜亩产6000斤左右,但辽宁大连一带亩产能达到10000斤。为了提高东阳镇西瓜的产量,毕振源专门赶往大连一带“取经”。1995年,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引进三亩种子,准备在东阳镇试验。“如果成功了,就是全镇的大好事;失败了,损失也比较小。”东阳镇德音村的郭大娃回忆说,老毕用这样的大实话说服了他和另外两户村民。

  下种、授粉、结果,到了西瓜成熟的季节,三户中只有郭大娃家的西瓜丰收,另外两户的瓜田里结出满地的西瓜,却一直不成熟。

  在郭大娃的瓜田,毕振源摘下一颗足足有二十斤的大西瓜,闭着眼睛、皱起眉头感叹:“这样的好种,看来要在晋中落户,路子还长啊。我一定要把种子改良,你们的损失不能白搭!”

  此后,毕振源分别到三户村民的瓜田分析土壤,向村民了解种植中的细节,一点一点地分析其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第二年,他从品种选择到技术改良,一一把关,终于帮助村民们种出了既可口又高产的大西瓜。

  执著搞试验自创新式蔬菜拱棚

  毕振源靠引进技术,加上自己的改进,还独创了一种东阳式蔬菜拱棚。很多当地村民不仅通过拱棚种菜赚了钱,还四处帮助其他农民建棚收起了“技术费”。

  拱棚空间大,投入比温室小,可以说是极理想的一种蔬菜种植方式。但在2005年,毕振源在庞志村村委会主任杜清福家试验时却出了问题。

  当时,老毕进村下地帮杜清福建好了拱棚。但蔬菜刚刚出苗,一连几场大风便将拱棚上的塑料布全部吹得裂开了“大嘴”。“刮一场风,我们就叫老毕来一趟村里。他先是让我们在拱棚柱子上加固,后来在塑料棚上压竹条、压钢丝条,最后,又在大棚的底部开地窗、在顶部开天窗……”杜清福至今感念着毕振源的执著、坚持。为了尝试改进后的效果,在大风来袭、暴雨将至的时候,大家都忙着回家,老毕却骑着自行车往杜清福的拱棚赶。

  经过无数次试验,他们终于成功了。看着在大风和暴雨中安然无恙的拱棚,顾不上擦拭脸上雨水的毕振源和杜清福特别兴奋。

  第二年,毕振源继续试验进行各种改进;2007年,天窗加地窗加钢条覆盖的东阳式蔬菜拱棚开始推广。

  在杜清福的老黑蔬菜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村民们把西葫芦、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从拱棚里搬出来,包装成箱,搬到高大的塑钢大厅内。大厅里一辆辆货车正等着拉蔬菜,合作社外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拱棚。“这些年,我能够带着村民致富,很大的动力来自于老毕的支持和帮助。现在,东阳镇蔬菜种植达到了10000多亩,和太原的各大超市、蔬菜市场都签了购销合同。这里的每一处菜地,菜农们收入的每一分钱,都有老毕的心血。”杜清福说。

 

打印 责任编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