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这一天,俞翠萍的核桃加工厂格外热闹,凡是进来扭一扭闹一闹的员工,都可以拿到几袋新开发的核桃食品。他们以这种轻松而实惠的方式,一边欢度圣诞节这个海外节日,一边庆祝企业终于摆脱了对海外市场的严重依赖。
俞翠萍:我们主要一直是以外销为主,今年特意打开国内市场,这个月也销售了30-40万元,虽然赶上金融危机,但这个月是我们最好的一个月,所以让大家带点回去让家里的人都品尝品尝。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俞翠萍的核桃出口量急剧萎缩,原来的长项突然变成了一块短板。好在她及时打开了国内市场,年底一算帐,企业并没有亏损。俞翠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是她回乡创业10年来,生意上最为大起大落的一年。
俞翠萍是山西省汾阳市栗家庄农民,1998年以前,在省内的一家核桃加工贸易公司打了10年工。由于为人憨厚,勤于学习,几年间从一名打工妹做到了主管购销业务的副总经理。然而,1997年在一次收购核桃时,却给自己惹上了麻烦。
当时,当地种植户手里积压很多核桃,不少中间商乘机以压低出仁率的手段低价收购,谋取暴利。俞翠萍却坚持一贯的做法,既不坑种植户,也不蒙下游出口商,这种有违行规的做法让上司非常不满。
俞翠萍:人家把桌子啪的一拍,整个把这么大的玻璃都拍碎了。
记者:那么严重?
俞翠萍:整整骂了3个小时,整整3个小时,就破口骂我,好多话我都没法提。
俞翠萍最终辞去了工作,于当年年底回到了汾阳老家,村里的人都说她犯傻。然而就在她为如何再创业真正犯傻的时候,从天津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1998年9月的一天,天津土产集团公司突然给俞翠萍打电话,请她在汾阳组织一批核桃,并承诺马上给她打100万元现金。俞翠萍至今都说不清,那件天上掉馅饼的事为什么能落在她的身上。
俞翠萍:要说起来像童话故事差不多,他说谁家也不敢100万全打给你,你就现在开始收购。
刘冰天津土产公司经理助理:那么,我们就是基于他在别的地方干得时候对这个人的了解,感觉他这个人比较朴实,而且做事情很认真,不是那种让人不相信的那种人,因为毕竟做生意嘛。
周晋奎:天津土产公司原销售经理:当时给这些钱主要是为了收购,作为新的货源基地,全力以赴支持土产公司,我们也全力支持他,全力合作,为了将来更好的合作。
面对突如其来的100万元,俞翠萍生怕给人家造成损失。核桃是汾阳市的传统产业,每年有6000多万公斤的产量。她跑了10个乡镇,最后在一个叫南偏成村的地方找到了最满意的核桃。她以高出市场价每公斤一毛的价格收购,一周时间就备足了100万元的核桃。
俞翠萍:一吨赚400元手续费,我还得给别人300元钱租车费发过去,我就赚1角钱,大家都说我这个人老实巴交傻大个。
别人给了100万,俞翠萍居然没有赚到多少钱,然而,她却赚到了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人气。一方面,当地的老百姓因为她肯出高价,都乐意把最好的核桃卖给她;另一方面,天津土产公司因为她能保证质量,也愿意与她长期合作,继100万元之后,又不断把款打了过来。
俞翠萍:我在这发货,他就在那给我打钱,专门有一个财务负责给我打款,他们说今天要派货走了,差5吨白桃,我就得连夜给他们赶白桃。
周晋奎:我们给她钱,她负责收购,主产区嘛,买核桃也好买核桃仁也好给我吗送到这,我们在包装,或者她包装好了我们就直接出口了,货款就等于提前预付款。从来没有说是这个钱到她手里,生钱了,延期付款了从来没有,他非常讲信用。
4个月时间,俞翠萍一共给天津土产公司收购了400多吨核桃,赚了十几万元。1999年正月,她拿出一万元资助南偏城村热热闹闹闹了几天秧歌。南偏城村的老老少少都把憨厚的俞翠萍当成了自家人。
村干部建议俞翠萍,干脆在南偏城村建一个厂子加工核桃仁,并主动提出把村委院里的一排窑洞腾出来做厂房使用。
俞翠萍:在小心点,大家都注意在小心一点压,不然的话就压碎了。
这些简陋的厂房俞翠萍至今仍在使用,每年秋后,远远近近的乡亲们把晒干的核桃拉到这里,由俞翠萍集中取出核桃仁,再统一卖出去。200多位村民在厂里长期打工,他们鼓捣出一个又一个省时又省力的工具,逐步改变了原始的剥核桃方式。
俞翠萍:这个钩子,伸进去以后能够掰开,不动仁使劲就能掰开。出仁率高。
近几年,我国的核桃产量和出口量一直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的第二位,天津土产公司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核桃仁出口企业,凭借良好的人气,俞翠萍一直给他们供货,生意顺风顺水,几年下来就积累了上千万元。俞翠萍开始不再满足于当一个中间供货商,她想到了直接出口。
俞翠萍:老总这样去做的话,我也没有我的主动权,不管赔挣一直都在你们手里掌握着。
2006年,俞翠萍自己建了一座高标准的加工厂,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然而,尽管她的核桃已经连续几年远走国外,但真要自己直接出口,客户又去哪儿找呢?
就在这一年,天津土产公司的销售经理周晋奎退休。周晋奎几十年来一直主管公司的出口业务,做过无数次出口生意,拥有宝贵的出口经验和人脉关系。俞翠萍知道以后,第一时间赶到天津,靠多年来彼此的了解信任请周晋奎出山,成为她的出口销售经理。
周晋奎:从去年我到这个公司以后,我觉得最重要给他做的,一个就是对外宣传,另外就是带她出去走走,我们没少出去,欧洲展销会我们也去了,包括世界的干果大会,最高的一个会议,都去了,我们的目的就是说让他,熟悉市场熟悉客户,还有一个就是说,更重要的就是开阔眼界。
俞翠萍很快了解了国际核桃市场,并利用周晋奎多年来的资源,顺利打开了直接出口的大门。
俞翠萍:人家要是在美国的话,像这些就进不来,为什么进不来,大核桃的时候就用网子,大的网子一拖,小的就都漏下去了,犹太人比较精明,说他这个上面这个巧克力就跟塔一样,放一颗核桃仁。
2006年开始,国际市场上核桃价格不断翻新,两年下来,俞翠萍核桃仁外销销售收入共计1亿1千万元。
俞翠萍在享受国际高价带来的惊喜的同时,又不免隐隐担心,国际市场这么高的价格,如果有一天突然降下来怎么办呢?
俞翠萍:我就感觉这个价格太高了,因为什么呢,你比如说做糕点的用核桃仁做糕点的,他可以用花生仁取代了,花生仁、瓜子仁取代了,因为他毕竟不是必用品,他毕竟属于配料,再一个就是休闲食品,就是价格再高了,也有它承受不了的时候。
这个问题成了俞翠萍的一块心病,她几乎逢人便讲。2007年,在一次省里举办的农产品研讨会上,俞翠萍一席充满忧患色彩的发言,引起了山西大学陈树俊教授的关注。
山西大学教授陈树俊:因为核桃仁已经连续五六年价格一直在上涨,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她已经感觉到价格可能要走向一个低谷,而且更主要的是,在这几年的情况看,除了出口意外,国内的卖核桃包括卖核桃仁的价格并不比国外差。一定要两个轮子同时转,就是你在出口的同时能不能一定要做一做国内市场。
2007年,是俞翠萍出口生意效益最好的一年,同时也是她为打开国内市场精心准备的一年。她首先聘请陈树俊和山西食品研究所的工程师王刚做企业的顾问,出资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适应国内市场的核桃产品。
山西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工程师王刚:目前消费食品每年在以20%的速度递增,这一块如果不找到突破口话,仅仅在低附加值上原料出口,咱们出口这一块实际上附加值是很低的。如果不再深加工上休闲食品上找到一个突破口的话,这个企业起码在三五年内发展前途要有问题。
几位行家向俞翠萍介绍,欧美国家消费核桃主要是在糕点或食品添加剂方面,而中国人却更多的是把原核桃作为休闲食品直接食用。那么,什么样的核桃既能适应国内消费习惯,又能占领市场呢?
顾问们的建议,首先做一种手剥核桃。因为人们吃核桃的时候常常要借助工具剥核桃,很麻烦;另一方面,核桃里边有一层苦涩的核桃衣,有的人不喜欢那种味道。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他们就把核桃挤压到开裂,然后注入不同口味的作料,最后在设备上烘干,这样做出的核桃既能保持核桃的完整性,又容易拨开,还能有各种口味。
消费者:非常方便,这个手轻轻一捏,就可以剥开,这个核桃仁就出来了。
俞翠萍还借助顾问们的技术力量,做出了核桃油以及核桃饮料。然而,做出来的东西又怎么去卖呢?这一年秋天,俞翠萍又从北京聘请了一位销售顾问。
公司销售经理吴浩:我们来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整个台安市大概找了1000多个消费者尝我们的产品,针对我们的经销商,有一些奖励的政策,比如说,针对他们开店的奖励,多长时间之内,能够达到多少家终端店,给你什么样的奖励,包括年终,你能达到什么样的销售额,我们就给什么样的奖励。
俞翠萍让吴浩全权负责国内销售,并按销售额的5%提成。吴浩很快在山西省建立了15个直销店和40多个代理销售点。2007年后半年,仅在山西销售收入就达到860万元。2008年开始向全国扩展。
就在俞翠萍紧锣密鼓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国际市场风云突变,2008年上半年还一度飙升至每吨8000美元的核桃,下半年一下降到了3000美元。依赖出口的经销商叫苦不迭。
刘冰:国内2007年的产量相对比较大一点,今年我们又遇到美国货突然的价格跳水,等于把中国这个核桃行业挤到了一个死角,目前能够把主要经历转移到国内市场,能够做到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
周晋奎:据我所知,现在山西省去年同期可能2300多吨,到目前为止可能也就是30来吨这个数量,反正我是经验核桃仁这么多年了,好几十年了,从来没有见过今年这个处境,而且跟国外的同行,包括其他的同行也交流情况,他们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突然之间核桃订单的萎缩,让很多出口企业措手不及。俞翠萍也有存货,但因为提前针对国内市场做了大量准备,面对危机并没有乱了阵脚。
2008年,俞翠萍的国内销售额进一步提高,在出口困难时期,企业没有出现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