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纪实
渭南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是陕西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 东大门”。这里山河锦绣,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陕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素有“陕西粮仓”和“ 陕西棉库”之称。全市粮食产量占全省总量的1/4,棉花产量占全省的3/4,果菜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4,是我国西部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这样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大市,怎样才能解决好地怎么种的问题?怎样才能打破传统农业桎梏,迅速鼓起农村群众的钱袋子?怎样让高效生态安全成为渭南农业的鲜明标志?怎样尽快实现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渭南的决策者和全市农业人一直在苦苦探索、努力破题。
近年来,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陕西东大门建设为契机,精心组织实施“三优一特”工程(优质粮食、畜产品、林产品,特色农产品),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挖掘土地潜力,全面激活农业活力,促进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努力实现渭南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农业梦。
如今在秦东大地这片热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号角异常嘹亮。粮食产量连年稳定持续增长,2013年在大旱之年仍然获得较好收成。在继续占据“陕西粮仓”地位的同时,一座座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目前该市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到316个,园区总面积达到62.3万亩,产值实现85万元。一个个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正在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的各个市场元素也正在组合、发力, 现代农业、品牌农业发展风生水起,步入沃野流金的佳境,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65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63元,腰包也不断鼓了起来……渭南市的决策者和全市农业人依靠科技和勤劳智慧,真抓实干,廉洁高效,将一个个辉煌写在了渭南的农业跨越发展的坐标上。
以确保粮食安全为前提 多措并举
粮食产量连年增加 实现“十连丰”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粮食安全,事关经济全局,事关社会稳定。近年来,渭南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通过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动种子统繁统供,抓好小麦高产创建、做好病虫害防治、推广地膜玉米种植……使全市粮食总产从2008年的228 万吨增长到2012年 293.89万吨,总产稳居全省第一,2013年在大旱之年粮食依然喜获丰收,总产211.2万吨,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实现“十连丰”。这,是渭南农业发展中的又一次跨越。
面对耕地面积刚性减少,人口刚性增加的实际情况,如何更有效地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成了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关键。而良种是农业现代科技的重要载体,是粮食增产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为此,渭南始终坚持在全市范围扎实推行小麦良种统供,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为更好做好良种统供工作,该市不断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力度,努力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充分调动农民应用良种的积极性,以小偃22、西农9871、西农889、西农979、晋麦47、晋麦54为主推品种,改变了大田小麦用种多乱杂的局面,从源头上确保小麦稳产高产。
作为陕西省唯一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市,为将良种统供做得更好,近年来渭南市坚持不折不扣地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推行了“一折通”和统一供种有机结合的补贴方式,小麦统一供种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良种化,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稳定粮食生产,高产创建也是渭南的重要抓手之一。蒲城县是陕西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省小麦主产区之一。2012年,蒲城县小麦种植95.0万亩,平均亩产326公斤,最高田块亩产达650公斤,单产较上年增产17.9%。“科学管理,一年比一年收得多!”荆姚镇宣化村高产创建示范田的负责人党新胜激动地说。这只是渭南市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集成应用粮食丰产技术的成功范例之一。
近年来,按照陕西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渭南积极开展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仅2012年,该市就建成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和百亩核心攻关田总计40个,其中水地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百亩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为527.6公斤、573.3公斤;春夏播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分别为818.1公斤、629.2公斤;百亩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为876.0公斤、698.2公斤。小麦、玉米均达到了农业部的高产创建目标要求。
粮食病虫害的有效防控,也是渭南粮食增收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该市每年都坚持制定病虫害防治预案,做到提早测控预报,发生时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署,全力以赴防控。仅2012年,该市共召开各类现场会105次,举办培训会(班)230余场次,媒体宣传240多次,发放防控技术“明白纸”34万多份,张贴公告、横幅、标语等1.2万余份,下派农业干部1500余名,累计发放吸浆虫防治药剂455.27万吨,防治吸浆虫390万亩次。
为了确保秋粮稳定增产,该市还坚持推广种植地膜玉米,并提出了以渭北六县为主,每年在全市推广种植100万亩地膜玉米的目标,并以此作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2012年,仅地膜玉米一项,总产达52万吨。
以调整结构为抓手 突出优势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风生水起从业农户收入万元以上
渭南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中心城市变革步伐不断加快,但传统农业特色仍十分明显,农业抗风险能力差。和很多兄弟城市一样,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模式与途径,也是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
2009年以来,渭南经过认真实际调研,认为要打破传统农业桎梏,必须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而要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是突破口,示范园区是重要抓手。他们这样总结了现代农业和示范园区。所谓现代农业,就是农民创造的一种可控生产的现代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界限,产业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数倍到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就是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工厂化、车间化的重要载体,是政府整合农村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管理、信息、服务等资源,实现农业产业聚集,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平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领传统农业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极。
基于这样的认识,该市的决策者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紧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千方百计加快优势产业聚集。按照他们的话说,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就必须从渭南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变步伐,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具体来说,就是要以调整农业结构为抓手,按照渭南的资源禀赋,科学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龙头企业及合作社为抓手,科学构建现代农业组织体系;以日光温室大棚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以农村沼气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以农家乐为抓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打力提高农民收入;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科学构建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要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是重要载体和抓手。2009年,渭南在陕西省率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积极开始付诸实施。按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推进、工业化带动的思路,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推动现代农业在秦东大地大踏步前进。
——制定完善园区规划,明确园区发展方向。围绕渭南市委提出的“四区”建设总体目标,坚持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环境有效保护两个核心,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该市出台了《渭南市现代农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全市农业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同时提出按照拓展农业功能,强化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要求,抓好产业化配套规划,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扶持指导园区发展,提升园区竞争力。在全市现代农业园区推行出自渭南、名扬全国、中省肯定、群众欢迎的 “大荔模式”农技服务,不断延伸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帮助园区与中省农业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逐步推行科技入园区,特派员、专家结对帮扶活动,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优先在园区推广应用,提高园区效益。按照市场对农产品绿色环保的质量要求,积极注册商标、开展质量认证,打造园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培育现代经营主体,增加园区经济效益。该市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始终把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作为工作重点,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转变。对于落户园区的企业,除了享受到中省市各级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外,对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在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实行“一企一策”,给予更优惠的待遇。支持园区内农户作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更多的土地集中于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中,以利于实行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促进园区良性发展。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成熟经验,运用工业化理念与机制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政府启动核心区路、桥、河、绿化、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处负责开发建设和公共管理,负责招商引资。园区所在地的行政建制、土地所有权仍属原有镇村,农民照常生产生活。项目建设及相关的生产设备、设施则由入驻企业自行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不背包袱,企业和农民得到实惠。
如今,渭南现代农业园区已发展到316个,其中省级28个,市级95个,园区总面积达到62.3万亩,产值实现85万元,面积规模均居全省前列,园区从业农户收入达万元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约化。而在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农业组织体制不断创新,该市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094个,其中国家优秀示范社7个、省级百强社61个、市级重点示范社71个,入社成员25.8万户,注册资金83亿元;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34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88家,市级253家。龙头企业从数量和规模上,均居陕西省第一。目前渭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果汁加工基地,西北最大的商品粮加工基地,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仓储、运输、包装、餐饮、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市龙头企业年实现产值135亿元,带动实现各类产值300多亿元,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万人次以上,人均可增收4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