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的阎良区农民冯朝阳种了8年甜瓜,科技推广让他尝到了甜头。“骄雪六号”甜瓜品种、穴盘基质育苗配套技术等,都是他从示范站里“淘”到的新宝贝、新技术。由于采用了专家推广的四膜覆盖技术,他的甜瓜上市时间比以往提前了十多天。冯朝阳说,从前每亩瓜收入在4000元左右,2007年达到了8600元,去年每亩收入更是达到10300元,收入像瓜蔓似的“节节高”。
而这仅仅是科技助力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个缩影。在最早建立示范站的渭南市白水县,苹果早期落叶病、腐烂病曾长期困扰当地果农,优果率不高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2005年,白水苹果试验站建立后,汇聚了西农大果树育种、栽培、植保、土肥、贮藏、加工、营销等相关学科20多名专家,他们每年在农业生产一线的时间超过180天,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不仅有效控制了病害,还对这个县194个行政村的苹果技术骨干逐环节进行了系统培训,使先进适用的苹果栽培技术到村到组,有机苹果生产基本知识家喻户晓。
据统计,白水县的苹果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50万吨,苹果栽种面积达到52万亩,实现了乡乡都有示范园,村村都有示范户。优果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产值达到10亿元,果农人均收入超过3500 元,苹果收入占到这个县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成了农民增收的“金果子”。
在陕南的商洛市山阳县,2007年首批建立的500多亩核桃高接示范园,嫁接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一举改变了当地多年嫁接成活率不到10%的局面。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群众络绎不绝,带动了商洛市2009 年高接改良核桃树33万株。山阳县县长杨萌高兴地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山阳建立核桃板栗试验站,群众欢迎,周边县区羡慕,我们引进了农业科技的品牌。”
把杨凌经验推向干旱、半干旱地区
为建设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支持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样板,是国家赋予农科城杨凌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杨凌对外示范推广效应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新格局。
“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到国土总面积的56%,三北地区绝大多数都是如此。其共同特点是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杨凌科研单位的学科主要面向的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果杨凌成为中国北方旱区农业有效的、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中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把技术推广扩散到北方旱区,那么对于推动整个国家农业现代化非常有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说。
在杨凌,目前已经形成了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示范新区,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推广模式,在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新建了一批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007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在河南、安徽、江苏等黄淮小麦主产区建立优质小麦新品种展示园20个,油菜新品种展示园8个。2008年,仅“小偃22”和“西农979”两个品种,在陕西省内外的种植面积就超过1000万亩。
张光强表示,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使科技成果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真正实现了学校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的直接对接,架起了科技与农民之间的桥梁,解决了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