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首页 农业新闻 致富信息 农业技术 农产品价格 农业搜索 网站地图

铺就农民致富的金光大道

发布时间:2011-01-24  来源:陕西日报
摘要:绥德上山入川掘金现代农业纪实 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 高产谷子 特色农产品芝麻蜜甜瓜成绥德形象新标识 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处全市领先水平 全县千亩谷子平均亩产367.35公斤,创全国第一 全县千亩旱地马铃薯平均亩产3261公斤,创全市山旱地最高纪录 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峁梁状

绥德上山入川掘金现代农业纪实

无土栽培工厂化育苗

高产谷子

  特色农产品芝麻蜜甜瓜成“绥德形象”新标识

  高效间作套种模式处全市领先水平 全县千亩谷子平均亩产367.35公斤,创全国第一

  全县千亩旱地马铃薯平均亩产3261公斤,创全市山旱地最高纪录

  绥德县地处陕北黄土峁梁状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就是在这样一种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下,绥德县探索出一条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农业正朝着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2941元增加到2010年的4500多元。

  亮出芝麻蜜甜瓜“特色品牌”

  几年前,提起绥德,人们会想到绥德汉、千狮桥……而今说到绥德,芝麻蜜甜瓜的香气就会扑鼻而来,“芝麻蜜甜瓜”悄然间成为绥德又一新的形象标识。

  绥德一直以来就有种植西小瓜的传统,但因传统老品种毫无特色逐渐被淹没在市场之外。2008年以来,绥德县薛家峁、白家硷等川道地区农民开始引种芝麻蜜甜瓜,因其香醇的口感和优异的品质而一炮走红,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高档礼品,农民致富的“绿宝石”。去年,白家硷村种植户仅甜瓜一茬收入1.8万元以上的就有15户,最高1户达5万元。

  据统计,绥德去年在薛家峁和白家硷芝麻蜜甜瓜套种花生、玉米等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多亩,仅种植一茬甜瓜,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新品种的引进不仅让农民致富,也牵动了当地农民种植技术的革新,催生出高效套种新模式。薛家峁镇崔家圪坨村农民胡波去年采用高效间套模式种植玉米套香瓜7亩,纯收入18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6万元。

  绥德县农业间作套种模式,从1999年仅有的玉米/马铃薯、玉米/花生等间作模式,逐步发展到玉米/香瓜、玉米/西瓜、玉米/蔬菜等多种模式。种植地域由城郊的水浇地发展到境内大理河、无定河沿岸8个乡镇的近30个村,全县各种间作套种模式播种面积达1.6万亩,每亩纯收入在0.3—1.5万元之间,最高达2万余元。“绥德高效套种模式日益成熟,已处于全市领先水平。”榆林市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

  为了进一步扩大芝麻蜜甜瓜种植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绥德县通过政府引导和大力支持,指导全县农民成立产业协会45个,产业协会坚持以统一优良品种、统一优质原料、统一技术操作、统一组织销售、统一最低保护价的“五统一”原则,实现协会与会员间的利益保障,确保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保障种植户农民获得最大效益。

  绥德薛家峁镇成立的芝麻蜜甜瓜协会,不仅在开辟市场、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搞起营养盆栽植农业科技试验,并取得成功,解决了芝麻蜜甜瓜不能“重茬”种植的问题,创造了全市芝麻蜜甜瓜上市时间最早、效益最高两项纪录。

  现在,芝麻蜜甜瓜已走出绥德,远销西安、北京等地,且供不应求。“今年,我们镇芝麻蜜甜瓜营养盆栽种植取得成功,也许今年过节,送礼就送芝麻蜜"盆栽"甜瓜。”绥德县薛家峁镇负责人满怀信心地说。

  架起高效设施农业“金走廊”

  “黄瓜、西红柿满枝挂,蘑菇丛里露头角……”冬日的绥德赵家砭镇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温室大棚里四季有产品,农民朋友月月有收入,这是绥德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具有代表性的一景。近年来,绥德以无定河、大理河流域两岸川水地集中区域为依托,集中打造一条以小拱棚、大弓棚、温室大棚蔬菜产业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

  产业布局涉及赵家砭、辛店、白家硷、张家砭、石家湾等8个乡镇、108个行政村,共有川水地3.7万亩,目前建有日光温室 1600棚,大小塑料温室3500棚,全年可产生蔬菜16667吨,创产值4000万元。同时,还形成了万亩苗木繁育基地,地膜玉米、地膜花生、地膜西小瓜等套种基地1.5万亩。

  “一带”规划出笼,大棚设施“上马”,为绥德农业现代化发展系上了一条“金带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金走廊”。经过几年发展,绥德的温棚、大棚技术日趋成熟。无土栽培和滴灌技术的引进,有效地避免了种植“倒茬”以及水资源的浪费,领先的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绥德县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之中。

  “我们的温棚、大棚科技水平足以赶上山东寿光了。”绥德县分管农业的负责人介绍说,“科技种植已在当地农民心中扎根发芽”。

  据了解,绥德县计划到2013年,日光温棚增加到11500棚(1.8万亩),年产值增加到1.4亿元;小拱棚、大弓棚发展到2万亩,年产值达到1亿元;苗木基地增加到1万亩,年产值增加到1.6亿元;地膜玉米、地膜花生、地膜西小瓜套种基地增加到2万亩,年产值增加到0.6亿元。以上几项年总产值可达4.6亿元,区域内农民人均收入可达8000元。

  创造旱地农业全国高产纪录“奇迹”

  传统的农业历来都是广种薄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地处沟壑纵横的绥德县居然能创造出全国高产的奇迹,一个偏僻的白家山村人均收入竟然上万元,在“空壳村”比比皆是的今天,九成农民留守在土地上,“富余”农民如今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2010年,绥德县农业局在中角乡白家山村建立了千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园、千亩谷子高产示范园,示范园的马铃薯平均亩产3261公斤,创榆林市第一,最高达到4050公斤,每亩收入达到5000多元;示范园的谷子平均亩产368.7公斤,创全国第一,亩收入达到1400多元。

  去年10 月29日,绥德县中角乡白家山村的马铃薯交易市场上热闹非凡,出售马铃薯的该村农民喜笑颜开,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一位农民的脸上。村支书郝耀贵介绍:“通过高产示范,让农民实现增收是绥德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局支农、惠农的一个"金点子",使得我村农民1年的纯收入相当于过去3年的总和”。

  2010年,白家山村的马铃薯总产量达到300万公斤,总收入达到420万元,人均收入达5400元;小杂粮总产量37万公斤,总收入136万元,人均收入1750元。两项纯农业收入合计人均7150元,加上该村的养殖业和其它收入,该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创造绥德丘陵沟壑山区农民靠纯农业致富的奇迹。

  在这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怎么能创造出全国高产纪录的奇迹呢?究其原因是多年来,中角乡党委、乡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资金,投资162万元,在以白家山为中心的4个村机修宽幅梯田2700亩,就是这宽幅梯田催生了不可思议的串串奇迹诞生。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还在靠天吃饭,由于多年的水土流失,使这一地区山地农作物单产低而不稳,山地谷子亩产只有100多公斤,有的地方产量更低,遇到大旱之年几乎颗粒无收。而宽幅梯田全部按8米以上的标准修建的,能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基本做到了就地下渗,雨水不外流、泥沙不下山,既避免了梯田被雨水冲毁的危险,又保住了地表的水肥养分,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天然降雨。即使在大旱之年,宽幅梯田也可以保持较好的墒情。同时,宽幅梯田可以引进拖拉机等农垦机械进出耕作,这使黄土丘陵沟壑区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也让农民实现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成为现实。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黄土丘陵沟壑区发展宽幅梯田是一条改善农业种植条件的科学之路,是一条能使农民走向富裕的有效途径。

  2010年,绥德县充分发挥生产区域优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了农业产业化“三万三千”工程,即建立一万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一千亩高产马铃薯示范园建设;一万亩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和一千亩高产小杂粮示范园建设;一万亩西小瓜套种基地,一千亩红枣示范园建设。组织开展了马铃薯、小杂粮、油料、玉米等几类作物高产创建活动。

  一年来,该县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服务为重点、农业增收增效为目的,抽调100名技术骨干常年下乡蹲点,技术跟踪服务,指导农户科学规范种植,达到了增产增收的目的。据该县农业部门统计,今年全县高产示范增收可达3000万元。

打印 责任编辑:小宝